人物介绍
范 文 澜 (1893—1969),初字云台,改字仲,又作仲云,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主编《中国通史简编》,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经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到延安前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生于浙江绍兴的世代读书之家。五岁入私塾并受教于父,十四岁入县高等小学堂。1909年入上海浦东中学堂,一年后转杭州安定中学堂至1912年毕业。1913年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考入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著名学者黄侃(季刚)、陈汉章和刘师培,从黄侃学《文心雕龙》。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日本留学,曾任蔡元培私人秘书。1918年,经许寿裳介绍,到沈阳高等师范学堂任教。从1920年到1925年先后在河南省卫辉一中、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任教。1925年五卅运动中,范文澜参加了天津的游行示威活动。
1927年5月离开天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任教。1930年9月,被阎锡山部逮捕,经人营救获释。秋,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1932年11月,鲁迅到北平,在范文澜家中与“左联”等团体的代表谈话。1933年暑假后,任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934年暑假后,又被捕,经蔡元培等人营救获释。1936年,在河南大学任教。
“七七事变”后,范文澜开办抗战讲习班,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6月,开封沦陷,随河南大学转移到鸡公山一带。不久,与党取得联系,在遂平创办抗日训练班,又随新四军在信阳一带开辟游击区,在第五战区抗敌工作委员会进行统战工作。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1940年1月,范文澜带着中原局的介绍信,来到延安,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在延安时期,范文澜一家三口住在一孔窑洞里,既是寝室,又是书房、客厅、餐厅兼厨房,生活非常艰苦。
到达延安不久,范文澜就接受了毛泽东交给的任务,撰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干部教材《中国通史简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撰写完成。
1941年底,马列学院改为中央研究院,范文澜担任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延安当时学术研究气氛相当浓厚,范文澜曾被邀请在延安新哲学学会年会上讲演中国经学简史,讲演的提纲后来经过整理,发表在延安《中国文化》第二卷第二、三期上,题为《中国经学史的演变》。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范文澜作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主持了该院整风工作。同年,范文澜还主持编选了用于根据地干部学习文化的课本《中国国文选》,这也是毛泽东指定由范文澜负责编选的。毛泽东还指定了一些需要节选的篇章,如《聊斋志异》和《西游记》中的片断。为使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范文澜、齐燕铭等负责增加注释。《中国国文选》在1942年完成付印,毛泽东写了序言,强调干部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称赞文化课本的编成是一大胜利,表扬了范文澜、徐特立等。
1943年,范文澜在中央宣传部工作。1945年执笔撰写《中国近代史》(上册)。
离开延安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文澜于1946年4月到达晋冀鲁豫边区,任北方大学校长。1947年,兼历史研究室主任。1948年7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范文澜为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
1948年8月,范文澜被任命为中原大学校长。1949年,随华北大学迁至北京,参加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代表会议筹备会。9月,由该会推选,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0年,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为所长。1951年,中国史学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范文澜为副会长,主持日常事务工作。
范文澜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八大中央候补委员、九大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69年7月29日,范文澜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