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来
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意蕴有着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因为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意蕴的外化,“国家治理者、国家保卫者、普通民众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国家才是正义的,社会才是和谐的。”为此,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属性对今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正确行使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党始终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始终发挥着强大的引领、导向、批判和激励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自身蕴含的政治伦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回顾和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政治伦理意蕴,对新阶段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正确行使无疑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一、理论的先进性
所谓理论的先进性指的是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该理论具有真理性、与时俱进性、前沿性。它是对理论在特定时空状态和特征的描述和判断。在本质上,理论的先进性体现了在具有可比性的同类理论当中,该理论代表了未来理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具体来讲,理论的真理性是该理论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而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它具有正确性和可验证性的特征。理论的与时俱进性是理论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理论要把握实践发展的规律,是对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理论要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理论的前沿性是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处于领先的地位,是最新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题中之义。首先,理论的先进性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揭示了事物产生、发展的生成机理和变化规律,而且这些机理和规律可以在以后的实践当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了说服力和号召力,从而赢得社会成员的遵从和响应。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现在先进的理论不等于以后也是先进的理论。先进理论的这一现实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统一的。因为真理不可能在某一段实践当中全部被认知或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而且真理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理论的先进性亦是如此,也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才可以保持理论的先进性。再次,理论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力的象征。党的百年的发展史就是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正是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为了保证党的先进性,大会‘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鉴于当时的党‘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而且在古田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这就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一刻不能停歇下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如果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就会导致脱离实践,甚至成为我们前进中的“枷锁”,与其他发展的理论相比,就会失去先进的条件,成为故步自封的代名词。而先进性不仅要与实践保持同步,还要成为同步当中的“佼佼者”,这样才是先进性的表现。事实上,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是靠执掌先进理论的领导者不断努力实现的。为了始终保持理论的先进性,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保持理论的与时俱进,始终从新的实践出发,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百年党史,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上的先进性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新的历史,不断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反之,“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理论的先进性就要求其保持与时俱进性。特别是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我们要回顾和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先进性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社会实践的最前沿,积极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总结实践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和观点,凝心聚力,带领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
二、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所谓价值指的是客体与主体发生关系的意义。“‘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由此可见,价值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对客体有用性的判断。所谓正当性指的是合理合法的需求。价值取向的正当性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满足不同主体需求时表现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给予了政治以正当的理由,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行使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过程当中,其价值取向上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国家、社会、人民和个人的需求,体现出自身应有的正当性。
价值取向的正当性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根本属性。首先,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价值取向满足了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合理合法需要。自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便把它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不断地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文化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性胜利。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满足了中国百年来的正当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正确行使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诸如服务、艺术化、善处关系等方式不断地满足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正当需求。
其次,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价值取向满足了社会的合理合法需求。理论上,满足了社会群体的需求,才可以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同。所谓认同指的是社会群体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认可和赞同。一般而论,社会群体是不会主动认可和赞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价值理念,只有适合或满足了社会群体的正当要求,他们才会去认同和接受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所谓接受指的是社会群体在认同基础上,对意识形态领导权领导行为的追随。如果说认同是思想观念层面的东西,那么接受是行为上的判定。事实上,意识形态领导权对社会群体满足需求之后,他们首先会认同意识形态领导权,其次才会接受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领导。诚然,社会群众的正当需求也是处于一个变化过程当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矛盾的概括和总结折射出社会群体的正当需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群体追求推翻“三座大山”的正当需求;在建国初期,敌我矛盾反映了社会群体阶级斗争的需求;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群体追求小康生活的正当需求;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群体对全面美好生活的正当需求。上述矛盾的变化正是社会群体的正当需求在不断满足之后产生新的需求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特别重视理论建设的政党,理论的导向、凝聚和批判功能极大地鼓舞和动员着社会群体为满足自身正当需求而不懈奋斗。
再次,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价值取向满足了人民的正当需要。人民需求是一个政治性的需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鲜明的阶级性和指向性。第一,对人民正当需求的满足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任何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形态领导权服务和满足的对象由其本身的阶级性来决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这是其阶级性的具体表现。第二,对人民正当需求的满足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存在的合法性支撑。任何统治集团都需要获得合法性的支撑,才可以维系其统治的发展。当然这种合法性支撑不是来自敌对阶级,而是来自统治阶级的内部。在社会主义国家内,合法性的支撑来自对人民需求的满足,但它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以往的合法性不代表现在和将来的合法性支撑。这就要求意识形态领导权持续满足人民内部的需求,持续地获得合法性的支撑。第三,对人民正当需求的满足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宗旨的根本要求。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宗旨和执政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宗旨也必然是为民服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作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执掌者非常重视对人民需求的满足。“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
最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价值取向满足了绝大多数个体的正当需求。理论上,“对民众利益的承认扩大了政治的公共性,以及对政治权力的约束,都使得民本思想具有了政治调节与政治反思的作用”事实上,对民众个体正当需求的满足,才可以增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资源配置的公正性
所谓资源配置的公正性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领导者完成意识形态相关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的合理性的程度。诚然,公正并不是绝对公平,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只有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最大效能地行使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公正性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的有序性、有机性和关键性。
资源配置的公正性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价值定位。首先,意识形态领导权资源配置具有有序性。所谓有序性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领导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对资源进行相应的配置。实际上,有序是一个体现程度的概念,有序的理想状态就是依据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范来配置资源。有序的一般状态就是依据意识形态领导过程当中轻重缓急的事务来配置资源。有序的最低状态就是只要不引起无序的混乱情况而配置资源。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随意性较强,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控意识形态相关资源的领导人的意愿决定着资源的配置。
其次,意识形态资源配置具有有机性。所谓有机性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领导者在配置资源的过程当中,统筹兼顾、协调各个领导部门和操作部门的资源诉求,使得资源配置整体科学合理。它强调的是资源整体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资源的有机配置,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各个部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功效。尽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由各个要素组成,但是作为整体的作用的发挥与资源配置的有机性直接相关。有机表明了整体的相互联系性。这种整体的最大作用的发挥是依靠各要素的协调配合实现的。而各要素的协调又与资源配置的有机性相一致。它就像钢筋和水泥一样把各要素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现实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领导部门通过资源整合的手段来实现资源的有机配置,“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再次,意识形态资源配置具有关键性。所谓关键性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时间、空间、事件等等。它强调的是领导者在资源配置的过程当中要抓住能够促使意识形态领导权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起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领导权执掌者行为的示范性
所谓领导权执掌者行为的示范性指的是在实施意识形态的领导过程中,领导权的执掌者作出示范的榜样,让操作者和被领导者了解主导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并模仿学习执掌者的行为。相比较领导权执掌者的言论,其行为更能够推动领导权作用的发挥。“这个问题很重要。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执掌者合规律的行为、合法的行为、合目的的行为和合民主化的行为都是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外化表现。
首先,合规律行为的示范。所谓合规律的行为示范指的是领导权的执掌者的行为合乎意识形态领导规律的行为。这其中包括认知发生律、需求满足规律、制度塑造规律等等。第一,合规律行为的示范可以教授执掌者的下属及其操作者认知意识形态领导的规律。一般来讲,在意识形态领导权行使过程中,起初,只有少部分人认知和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导的规律,然后再通过语言和行为示范的方式来教授其他人员。第二,合规律行为的示范可以教授执掌者的下属及其操作者模仿和体验意识形态领导的规律。在认知发生的基础上,这些人员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执掌者的行为,以及感受和思考执掌者为什么要这样行为的原因。第三,合规律行为的示范可以教授下属及其操作者根据意识形态领导的规律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按规律领导。对于规律的认知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还必须与各个部门面临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为意识形态的领导规律也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领导权作用的发挥就是要领导权之下各个部门和人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应用规律,才可以使其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否则其作用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合法行为的示范。所谓合法行为示范指的是领导权的执掌者的行为合乎意识形态领导法律、法规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超出相关法律规定的界限。第一,合法行为的示范会产生一种文明的正义力量。依法对意识形态进行领导本身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也是正义力量的张扬。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执掌者合法行为的示范必然会产生一种文明的正义力量。这种力量会产生感召其成员和被领导者效仿和服从。第二,合法行为的示范会产生规范强制的力量。合法行为的示范表明了意识形态领导的规则以及领导者行为的边界,意在告知领导者的下属及其被领导者们的行为界限,如果一旦超越此界限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合法行为的示范会提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地位。合法行为的示范会形成带头遵守领导权倡导的规范,从而提升了领导者在操作者和被领导者心中的地位,无形当中会形成号召力和威慑力,是合法行为的示范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外在表现。
再次,合目的行为的示范。所谓合目的行为示范指的是领导权的执掌者的行为应该与意识形态领导的目标相一致。他们的行为不能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目标相背离。第一,合目的行为示范可以促进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推动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外化的关键力量。如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执掌者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宣传上,而没有实际的行动与之相配合,那么就会导致社会成员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不信任,甚至反感这种空洞的说教。长期以往,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社会成员调侃的对象。因此,合目的行为的示范就是要告诉社会成员领导权不仅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相信的力量是推动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属性外化的重要力量。第二,合目的行为示范可以形成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外化的合力。这种合力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内部以及社会成员共同向着意识形态领导权目标前行的力量。它的产生源自领导权执掌者合目的行为的示范。通过示范就会产生一种对其他人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社会主流的行为。再次,合目的行为示范可以积聚社会的正能量。它的积聚与意识形态领导权执掌者合目的行为的示范息息相关。这种行为的示范会形成社会的行为评价标准。从一定程度上讲,凡是和执掌者合目的行为一致的行为就会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会受到社会肯定、支持和鼓励的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正能量,辐射整个社会。
总之,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意蕴有着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因为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意蕴的外化,“国家治理者、国家保卫者、普通民众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国家才是正义的,社会才是和谐的”。为此,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伦理的属性对今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正确行使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