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0日
要让圣地天更蓝
通讯员 石少亭
  2022年以来,我市坚持“科学治理、精准发力、全链整治”的原则,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细落实,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同比增加4天,位居全省第三;PM2.5浓度为28μg/m3,位居全省第二;六项指标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稳定保持在全国达标城市行列。
  系统治理,夯实职责
  围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对照大气污染防治阶段性工作目标,制定了《延安市蓝天保卫战2022年工作方案》《延安市2022年臭氧污染防治管控方案》《延安市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多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精细化联防联控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各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支持。
  科学施策,精准防治
  为实现智慧管控、精准管控,我市利用气溶胶激光雷达、微型手持仪器、机动车尾气检测等专业设备,对全市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精细化立体分析,从区域连续监测、移动监测、数据研判分析入手,迅速锁定并精准解决了一批涉扬尘、VOCs等污染问题,有效提升了我市生态环境科技化和智能化监管水平。
  我市还着力探究复杂性污染天气、新增污染源类型的成因和大气物理形式,对沙尘、PM2.5及臭氧污染天气开展溯源分析,提出具体的治理思路和改进措施,为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科学的管控手段。
  针对延安市的污染特征,生态环境部门编制了延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合理评价延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现状、分析污染源排放特征、定量识别主要大气污染源。
  常态管控、专项督查
  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我市建立起“发现—交办—整改—回头看”的工作体系,先后开展了扬尘源、燃煤源、机动车污染源等污染源的日常巡查工作,并绘制出清晰的延安市城区污染源地图,逐步形成“分区域、分时段、分部门”的污染源管控台账,极大地畅通了信息传递,强化了督导执行、提高了污染问题落实整改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作用。
  我市利用国控、省控、市控和微站获取的观测数据,及时展开污染成因分析研判,开展专项大气污染防治督导检查,全面摸清掌握了涉气污染源现状及大气污染防治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突出污染问题,及时整改。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
  对全市重点涉气企业通过现场调研、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排查等方式进行问题诊断,指导部分重点涉气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方案编制工作,督促企业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水平。
  要打好蓝天保卫战,执法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本领,为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有效解决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难点问题,加强相关人员专业技术理论学习,夯实企业生态环保责任,2022年相继召开了“石化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解读与实践案例”“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机理和举措专项培训”“油品储运销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解读”等7个不同主题大气环境治理培训视频会,提升了环保业务人员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法理论水平,为进一步做好延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高标准、更严措施攻坚克难,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大气治理中的支撑作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机制,坚决巩固提升空气质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