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2日
回首黄龙这一年,这些时刻值得铭记
  通讯员 王华 记者 常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2022年已和我们挥手作别。这一年,我们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黄龙县被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2021年度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令人欣慰,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起点踔厉奋发。回首走过的2022年,这些精彩时刻仍然历历在目。
  1黄龙县瓦子街“树顶漫步”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2月7日,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公布,黄龙县瓦子街“树顶漫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而设置,又称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每5年认定一批。评选设置了诸多硬性条件,如该类基地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250天,科普宣传教育具有科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科普活动的内容设计体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学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反映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等内容不得少于20%比例。本次发布的“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共800家,陕西省入选20余家,黄龙县瓦子街“树顶漫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获得入选认定。
  2黄龙核桃、黄龙苹果、黄龙蜂蜜3个农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告,黄龙县首次申报的黄龙核桃、黄龙苹果、黄龙蜂蜜3个农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同时,新认证黄龙县四条梁圣地红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苹果、核桃,陕西果业集团黄龙有限公司生产的苹果,黄龙县鑫利源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苹果、核桃,黄龙县振荣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苹果、核桃获批有机农产品。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2021年,黄龙县政府出台了《黄龙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奖补办法(试行)》,明确对开展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对新增认证和复评面积在50亩(含)以上的,给予认证费用30%的资金奖补;对申报“名、特、优、新”产品的,每个产品一次性补助5000元;对新获取“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申报主体,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资金奖补,充分调动了生产经营主体认证的积极性,对加快黄龙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3黄龙县被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日,陕西省政府网站发布消息,西安市雁塔区,延安市黄龙县、宜川县等20个县(市、区)被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黄龙县把生态旅游作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构建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黄龙山国家4A级景区、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树顶漫步、锦绣黄龙等一大批旅游景点,以及偏石、圪崂等乡村旅游成为黄龙县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从2018年至2021年8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01.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2.89亿元。
  4黄龙县喜获“2021年度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称号
  2022年8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通报,黄龙县喜获“2021年度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称号,这也是黄龙县继2014年和2019年获得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后,再次获此殊荣。近年来,黄龙县坚持“景城一体”建设理念,聚焦“宜居、宜游、生态、智慧”四大要素,围绕城市双修和“补短板、惠民生”实施县城建设,在优化城市布局、做强城市经济、完善城市服务、提升城市环境上下功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生态旅游城市气息更加浓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5全市县区首例!冠脉造影及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在黄龙成功开展
  黄龙县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正式开机运行,成功开展全市县区首例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这标志着黄龙县人民医院介入诊疗技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介入导管室启用当天,共开展了8台心血管诊疗手术,均诊断明确,成功实施手术,该手术的顺利开展,填补了我市各县区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使黄龙县人民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6陕西省林业局、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联合推出的喜迎二十大系列融媒直播《不负青山不负人》栏目,针对黄龙“林长制”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直播
  9月4日,陕西省林业局、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联合推出的喜迎二十大系列融媒直播——《不负青山不负人》栏目针对黄龙林长制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直播。黄龙县素有“陕西的一叶肺”和“天然氧吧”的美称,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高达92%,植物1012种,动物225种,其中以褐马鸡为代表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近年来,黄龙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加快建立“一管三防”责任体系,加强资源监管,落实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生态资源保护责任,维护生态安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过程中,黄龙县委、县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夯实管护责任,强化日常监督,严格目标考核,实施综合保护,努力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
  7“心中的那片绿”——中省媒体聚焦圣地延安绿色发展融媒体采访活动在黄龙县启动
  2022年6月27日,“心中的那片绿”——中省媒体聚焦圣地延安绿色发展融媒体采访活动在黄龙县正式启动。活动利用3天时间,围绕“农业绿色”“工业绿色”“乡村绿色”“生态绿色”等议题,走进黄龙,展示黄龙县农业农村、文旅产业的勃勃生机;走进富县,聚焦陕北独特的“塞上江南”全产业链式发展成果;走进甘泉,感受鸟语花香的美丽乡村田园风光;走进宝塔区,解码蓬勃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前景。近年来,黄龙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8 2022年陕西省山地救援演练示范活动暨黄龙救援奔袭比赛成功举办
  2022年7月30日至31日,陕西省山地救援演练示范活动暨黄龙救援奔袭比赛在黄龙县成功举办。本次救援演练活动模拟一名人员不慎被困在四面环水的孤岛,救援队在接到救助信息后,利用现有救援体系,实施了专业、高效的救援。救援人员利用绳索斜降技术与“T”吊技术将担架与救援人员运上孤岛,将被困人员救上岸,经过专业医疗人员紧急救护,成功将模拟受伤人员送到救护车上。近年来,黄龙县以生态旅游发展为引领,将生态旅游与休闲体育相融合,着力打造特色赛事品牌,探索出了一条休闲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体育+文化+旅游”模式在黄龙的生动实践,不仅提升了黄龙县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内涵,增强了全民健康素质,为当地群众和来黄游客提供了更加完备、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带来了游客、创造了商机、提升了形象,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9黄龙县开展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建设
  2022年以来,黄龙县围绕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建设,按照“提质、扩面、广覆盖”的整体思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合作社为引领,聚焦服务小农户,建立了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的“1+1+N”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以玉米种植为主,推进集中连片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小农户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了解,2022年,黄龙县试点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6.56万亩,覆盖群众1925户,其中脱贫户128户1866.9亩,托管服务包括籽种化肥、犁地、旋耕、播种、病虫害防治、机械收割、秸秆还田、土地深松等环节,为农户亩均节省成本340元,亩均增效296元,共计增收4172.16万元,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破解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和断层问题,着力解决了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10延安“非遗大集”在黄龙县盛大开启
  多彩非遗,魅力无限。2022年6月11日,延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黄龙县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乡村振兴·非遗同行”,活动由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黄龙县人民政府主办,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活动为期3天,从6月11日持续至13日,由展板展示、展位展示展演、文艺展演、非遗进景区4部分组成,非遗项目涵盖传统技艺、传统美食等各个门类,全面展示近年来延安市非遗保护、传承取得的优秀成果,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