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罗工柳(1916—2004),广东开平人。版画家、油画家。代表作有木刻《鲁迅像》,油画《地道战》《整风报告》《前仆后继》等,出版有《罗工柳画集》《巨匠周刊·罗工柳·专集》《罗工柳艺术对话录》《罗工柳油画选集》《罗工柳风景人像选》等。
到延安前
罗工柳1916年1月5日出生于广东开平。193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职高部,自学木刻。次年抗战爆发,学校西迁,罗工柳与同学朱德群、彦涵、吴冠中、闵希文、卢鸿基等,由校长林风眠等人带领,经江西贵溪,转移到长沙。1938年与女友、杭州艺专的同学杨筠一起前往武汉,在郭沫若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投入抗敌宣传活动。同年参加筹组全国木刻协会,当选为理事。
延安时期
1938年罗工柳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罗工柳刚到延安时,正逢旧历新年,他与江丰一起尝试创作新年画,受到欢迎。在鲁艺学习几个月后,因前线需要,他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赴太行山抗日前线,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编辑,从事版画创作。创作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众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他还画了很多劳动英雄的肖像画及大幅的人物故事画,自己制作布画,很受老百姓及军队指战员的欢迎。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冀南平原工作时,罗工柳还克服困难,建起了水印木刻工厂,生产新年画等木刻作品,培养了大批美术干部,受到朱德与彭德怀的表扬。
1942年,罗工柳回到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讲话的情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为他1951年创作油画《整风报告》打下了基础。
离开延安后
抗战胜利后,罗工柳奉命重返太行山。1946年至1949年,他任教于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曾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这期间,他在武乡看到了武乡窑洞保卫战的遗迹,成为他后来创作油画《地道战》的基础。新中国建立之初,罗工柳随华北联大进入北京,1949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并担任领导工作。
抗美援朝开始,罗工柳放下刚画好的《地道战》,又奔赴朝鲜前线,在炮声中画了大量速写和素描。
1955年至1958年,罗工柳以教授身份赴苏联留学,进入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研究油画艺术。回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全国文联委员。后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罗工柳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的油画以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在探索油画民族化方面作出了贡献。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主持文化部主办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在油画人才的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他主持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并因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入选奥地利出版的《国际钱币制造者》一书。
2004年10月23日,罗工柳于北京病逝。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