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社会阳性感染率逐渐升高,医疗机构面临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冲击,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院领导提前谋划、早做准备、上下联动、迅速反应,集全院之力及时调配医疗物资,全面做好设备、药品等储备。全院一盘棋,打破学科限制,统筹调配各科室资源,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优化诊疗方案,带领全院临床、医技、机关、后勤人员,确保新冠重症患者的收治,全力保障百姓健康需求。
应收尽收 应治尽治
按照预案要求,该院迅速成立新冠急诊全科病区,按照诊疗方案科学调整床位设置,抽调了呼吸、心内、重症等专业医护力量进入病区开展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同时依托北医三院专家定期开展线上危重病例讨论,商讨制定诊疗方案,为患者预后提供有效医疗保障。
目前,该院开放13个病区全面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其中设置2个重症病区,2个亚重症病区,全力做好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面对急危重症患者人数的增长,全院医务工作者勇担使命、迎难而上,截至目前,共收治新冠患者600余人,康复出院300余人。
齐心协力 全力救治
疫情之下的医院急诊,可以说是日夜无休的战场。第一是患者的数量增加,第二是老年病人数量增加,第三是重症病人数量增加,全体医护动态联动、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医务、护理在急诊室沟通协调,24小时为生命点燃“希望之灯”。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满负荷运转、齐心协力、24小时严防死守,始终战斗在“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日夜不停,用责任与坚守努力让每一个重症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救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守护患者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仅承担着科室病人救治,还要参与全院的危重病人的会诊指导,以及对其他科室医护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救治的相关知识培训。
组建团队 守护妇儿
该院同时还建立了县区二级医院新冠肺炎绿色转诊通道,重点对县区收治的危重新冠感染患者及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等特殊群体进行线上病情评估,根据病情线下点对点转诊至该院进一步治疗,并依据患者就医需求,组建优秀专家团队为广大市民提供在线免费咨询服务。
为了守护孕产妇的“生命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由妇科与产科联合组成的“孕妈妈”救治医护团队,携手扛起了孕产妇诊疗工作,为每一位孕妈妈提供安全、周到、高效的诊疗服务,持续24小时“负重前行”,用爱书写生命的感动,为孕产妇撑起健康“保护伞”。
急性喉炎、热性惊厥、重症肺炎等危重症患儿不断增加,非战斗性减员等情况使本就人员紧张的儿科更是雪上加霜,儿科医护人员不得不24小时连轴转。“我烧退了,我可以。”“我症状轻,我能行。”很多医护都是带病上班,坚守岗位。儿科医护人员不畏艰辛,不惧挑战,前赴后继,奋力坚守一线,守护儿童安全。
检查检验甘做后盾
特殊时期,为了满足临床患者的检测需求,检验科主任刘章平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排班、调度。检验科工作人员有的主动坚守工作岗位,把休息时间让给其他同志;有的轻伤不下火线,坚守核酸检测阵地;所有人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为临床医生呈现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
面对此次复杂严峻的疫情,超声医学科人员坚守超声检查不断档的“安全线”,纷纷主动提出争着承担充满挑战且辛苦的急诊和床旁超声,于细微处发现有价值超声信息,奋战和坚守在医院各个病区,甘做临床坚强的后盾“超人”。
影像科日均CT检查量激增至平时的2~3倍。面对成倍增长的病人数量,影像科所有在岗人员毫不退缩、带病上岗,CT机昼夜全开,工作量已爆仓,来不及吃饭、顾不上喝水,相互补位,努力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看好每一份片子,出好每一份报告,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准诊断。
医护同心 全力战疫
全院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统一管理,根据科室病人及护理人员情况进行动态调配。接到任务的护理人员每日从上到下穿上厚重的防护衣和防护用品战斗在一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心理疏导,对特殊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许多护理人员发着高烧、忍着劳累、抛下亲人,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以上,拼尽全力与病魔较量,奋力坚守,全力以赴守护患者生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在危急时刻站出来、顶上去,持续高强度、超负荷奋战。有的“带病上岗”甚至身兼数职,有的恢复后立即返岗,有的还没完全恢复就第一时间返岗……他们时刻牢记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托,用实际行动彰显延安中医人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