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前的孩子,是我们文化的继承者。他站在深邃的时光里,接受五千年文明的熏陶,继承历史,走向未来。春节是我们文化里最生动的一个时刻,春节应该成为孩子们的节日,让每一个孩子感受文化的灿烂与精彩。
为什么有时会缺少一些年味?春节不是七天假日的简单叠加,不是一味地吃吃吃,玩玩玩,买买买。我们需要向孩子诠释节日的意义。节日是我们为时光戴上的标牌。春节的标牌上镌刻着丰收、团聚、憧憬、祈愿、迎新的铭文,寓意周而复始,万象更新,春风入怀。
告诉孩子,这里面有祖先的智慧,他们在万物生长中定义光阴,在千年生产中创造时代。人们赋予每一个节日特殊的含义,在节日里酝酿感情,汲取力量,继往开来。
在时光的分界线上,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情感,给予他们力量。听孩子讲一讲自己的丰收——过去一年里,他有哪些欢乐、充实、激动、振奋、愉快。
让孩子用心回眸这些美好,懂得收集和珍藏人生中的每一次感受,对时光里的每一个收成如数家珍,在复盘过程中体会每一次丰收背后的每一种付出,每一段努力,每一个等待。
这些时光里的体验,是他的成长经历、年度记忆、精神财富,陪伴他一路走来。
让孩子懂得,时光里的收获就是成长。让孩子一想到春节,就会想到他在时光里得到的关注,成长中受到的肯定,人生里收获的精彩。
让每一个孩子领悟时光的神奇曼妙,在时光里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加有爱。
春节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节日。不要让疲于应酬成为节日的无奈。无论平时多忙,此刻,多和孩子在一起,团聚是最温馨的场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春节有最生动的仪式感、最和美的价值观、最长久的传承力。每一个家庭此时都是一所学校,让孩子获得文化的浸润,受到真情的浇灌,走出认知的关隘。
请构筑一个温暖的氛围,带着孩子进入一个又一个预设的情境中。此时,你们都是时光的主角,从容登上新春的舞台。比如,体验古往今来的仪式感。和孩子在家门口贴上对联,写下最美好的祝福。这是两句发给时光的微信。请孩子在一字一句的平仄里,读懂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孩子一起做年饭,这里有最温情的劳动教育。烧火、淘米、炖汤、蒸糕、炒菜,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让孩子在多年的时光中,记得每一年的此刻,那温暖的炉火,那丰盛的菜肴,那端拿的碗筷。
和孩子诵读那些经典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你们一起查阅关于春的文字记载,共同感受关于春的翰墨神采。
让孩子们体会到家的弥足珍贵,感受到家人的关切、依偎、信赖。
春节来临,人们如候鸟南飞,都会回到自己的家。请在孩子的心里,调拨好这部生物钟——多年以后,每逢此时,飞得再远,也要回来。
告诉孩子,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其实都在一个大家庭。九州灯火,九天同歌,此时,我们的情感相通,天涯共此时,即便隔着云川山海。
告诉孩子,一生之计在于春,每一个孩子都站在人生的春天里,像一朵朵小花缓缓绽开。在百花齐放的花海里,我们共同聆听时光的澎湃。
这是我们的新年。但只有当春节属于每一个孩子,传统的文化才有未来。 (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