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在井下检修设备
● 董国萍和家属协管员姐妹们为值守的职工包饺子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也是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为了完成生产保供任务,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的许多职工选择坚守岗位,留矿过年。一号煤矿有这样一对夫妻,宋亮是一线工人,妻子董国萍在矿上当家属协管员。他们已经连续多年留守在矿区过年。
大年初一的早班,宋亮像往常一样,一手提着工具包,一手提着妻子为他热好的饭菜,准备入井。他特意换上一身新工装,这是他每年的习惯,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董国萍嘱咐着那句老话:“干活操心些,注意安全。”
“你最近感冒有点咳嗽,保暖背心穿上,把围巾系上,别受凉了。”
清晨,夫妻俩互相整理好着装后,董国萍目送丈夫乘坐无轨胶轮车入井。
宋亮是抽放队井下抽放班班长。一号煤矿历年瓦斯绝对涌出量是陕西省排名第二的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至关重要。
宋亮每个班统筹安排班组职工工作任务,测量瓦斯数据、抽放负压的数据,做好瓦斯管路的日常维护。
“井下安全生产一定要确保通风可靠、抽采达标,这时候我留在矿上心里才踏实。”自从当了班长,宋亮已经连续5年没有在家过年了。
“尽管和家人聚少离多,但是双方父母还是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的,并且我们留下来能服务安全生产,服务职工,非常有意义。”
在宋亮看来,井下瓦斯零超限,职工有个安全的作业环境,他才舒心。
大年初一凌晨5点30分,气温零下17摄氏度。董国萍和家属协管员姐妹们来到矿上,现擀面皮、剁肉、调馅。为职工包饺子。
初一,除了送饺子还要搞游艺活动,时间紧。家属协管员们分头行动,一部分还要给三号风井值守的职工送去,那里远离居民区,附近没有饭店、商店,职工上班都是自带食品。
三号风井主要负责井下瓦斯抽放工作,距离一号煤矿厂区13公里,地处偏远。董国萍和协管员姐妹们冒着严寒,绕过蜿蜒盘旋的山路,只为让职工吃上一顿美味可口的饺子。
从风井返回矿上的路上,董国萍给区队的职工打电话:“叫咱队上职工多来些,家属也来耍,还有送福卡、‘留岗红包’,组织了各种趣味活动,红火得很!”
上午9点,职工家属聚集了600多人,董国萍和党群部工作人员一起组织新春游艺活动,为留守矿区的职工送上精彩纷呈的节目和欢乐。董国萍和协管员姐妹们忙得像个陀螺,一直快到中午12点才收拾完活动道具。组织完游艺活动,她并没有下班回家,而是在“蓄谋”一件幸福的小事。
“新年第一天流行吃跨年蛋糕,吃了能从头甜到尾,我要等老公升井,给他个惊喜。”董国萍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下午3点10分,宋亮升井后,来到井口休闲室喝茶水。猛然看到妻子捧着一束鲜花,笑着朝他走来,宋亮也会心地笑了。
两人坐在休闲室的桌椅上,许下新年愿望,相视一笑。将蛋糕切成等份,分给陆续升井的职工一起享用。
“我们今年还给除夕至初三生日的职工庆生,准备了玩偶兔子、蛋糕、鲜花。”董国萍说。
刚升井更换工作服的通风队职工马福林在井口候车室意外见到妻子和女儿,捧着鲜花,提着蛋糕,为他送上生日祝福。三人一起吹灭蜡烛,许下新年的美好愿望。
“我刚好是大年初一的生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过年要值守,已经不记得这是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几个生日了。”马福林说。
“农村人,家里穷,也没过生日的习惯,这几年都是矿上给我过的,长寿面、蛋糕一样不缺,满满的仪式感,真的挺暖心。”掘进六队职工李军飞说。
为职工过完生日,宋亮和董国萍走出井口休闲室,来到职工餐厅。只听见锅碗瓢盆叮当响,厨师们专注在自己的灶台前,洗米洗菜、锤肉挂粉、焯虾装盆,忙中有序。
“今年这肉挑得好,挂好粉就可以炸了。”“蛋饺要裹好,吃年夜饭,这道菜少不了。”厨师们在灶台间来回穿梭着,饭菜飘香。
为一线职工准备年夜饭是该矿多年传统,菜单也是精心挑选。今年,餐厅足足备了38道地方特色菜,年味“食”足!
“餐厅根据职工地域习俗推出年夜饭,初一到初三都是免费就餐,此外,还准备了酱牛肉、肘子、带鱼这些卤肉,职工免费凭餐票领取,我们还备了盒饭,值班不能离岗的,服务员亲自送到岗位上。”餐厅主管廉艳玲介绍。
宋亮年前职代会刚被评为安全先进,除了像其他职工一样可以免费享受三天年饭,凭先进的资格还可以获赠一箱坚果礼盒和兔子玩偶。
宋亮载着一车福利回到家中,开始准备晚饭。15岁的女儿帮着备菜。
家里的储物间堆满了单位春节前夕发放的米面油、杂粮、腊肉、羊肉、红枣、苹果……
“留在矿区过年挺好的,贴的春联、喝的果汁、吃的水果肉类,单位都备齐了,不要自己花一分钱。”宋亮乐得合不拢嘴。
吃完饭,董国萍偎依在丈夫身旁,和老家的亲人视频:“妈,我们单位对口扶贫陕南的笔架村,年底发了好多扶贫产品,我们临时工也能享受单位的福利,咱陕南的腊肉、核桃都给发了,啥都有,冰箱都放不下了,再别寄吃的了,我给您买了部手机寄回去了,注意查收。”
一家人平安健康,彼此惦念,其乐融融,就是最好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