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⑥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通讯员 范筱霞 记者 朱佳雨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甘泉县全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文化旅游等引领县,使得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今天,让我们回望走过的精彩,记住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时刻。
1 甘泉县掀起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热潮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上午10时,甘泉县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认真收听收看,从县城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居民家庭,千万双眼睛凝视一个画面,共听一个声音。大会闭幕后,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同时,围绕大会提出的新战略、新举措、新要求,开展交流研讨,研究落实措施,真正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2 苹果销售突破5000万元
2022年,甘泉苹果喜获丰收,部分果农也开展了网销渠道,1.2万亩挂果的苹果树实现苹果产量0.94万吨,据统计,全县苹果销售金额共计5000万元。
据介绍,甘泉大力推广延安苹果“十四五”主推技术,实施豆菜轮茬2万亩,推广种植柔毛豌豆1000亩;推广果园覆盖技术,地膜地布覆盖2.5万亩,秸秆覆盖2000亩;减少农药使用量,果园全面喷施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统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泥结石道路5.3公里、排水渠4公里,修建泵站2座、蓄水池15个,安装软体集雨窖30个,配置变压器2台,农田配电3.3公里。改善了果园基础条件,提高了生产水平。大部分果农的收入都上了10万元,就连初挂果果农的收入都上了万元。
为了让果农更好地发展,甘泉县投入防冻资金45万元,储备熏烟物资3500吨,购置防冻剂5吨;春季挖防冻坑1484个,购买烟雾机24台;在6个乡镇11个果园安装自动气象观测仪11套;新建防雹网614.5亩。同时,为近1.2万亩苹果树投保,其中,平安保险5886亩。对去年受灾果园进行理赔,共计理赔87.8万元。
3 甘泉县入选省级科普示范县
为了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推动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甘泉县努力完善科普网络体系、科普阵地体系、活动载体体系,不断优化科普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全域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科技咨询、科技示范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普阵地作用,创新工作亮点纷呈,科普活动有声有色,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成功入选省级科普示范县。
4 甘泉县社会救助办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
甘泉县社会救助办公室2022年11月30日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据介绍,甘泉县社会救助办公室始终坚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原则,探索形成了“一套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一套创新服务的便民办法、一套信息核对的联动办法、一套直面社会的公开办法、一套强化落实的考核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并建立快速响应服务队71支,组织快速响应服务队员508人,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依托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强力推进与公安、医保、残联、乡村振兴、银行等27个部门的信息共享、问题反馈、数据比对联动机制落实,累计核对救助对象3467户7319人,实现了新申请家庭100%核对。
不仅如此,甘泉县搭好“便民桥”,直面社会公开公示。在全县乡镇(街道)政府驻地和村委会(社区)设立社会救助公开栏,对社会救助政策、“e救助”二维码、快速响应服务队名单、社会救助对象进行长期公示。从人大代表、政协委会、宣传统战等社会各界聘请5名特邀监督员,落实监督责任,拓宽监督渠道,帮困难群众操心,让社会各界放心,实现常态化、信息化、多元化监督检查。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县局考核乡镇(街道),乡镇(街道)考核村委会(社区)”的两级考核制度,细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低收入家庭、临时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日常管理服务6个方面考核指标内容,制定打分标准,推进工作落实。
5 甘泉县全年成功签约项目44个
甘泉县采取“一月一开工,一单位一主场,一季度一点评”的方式压茬推进项目建设,59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1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亿元,2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亿元,投资端拉动增长保持稳健。更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优惠政策,落实专班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成功签约项目44个,引进内资32.9亿元、利用外资1043万美元,混塔、储能电池、电解液包装桶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亩均效益高的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办+专业咨询机构”作用,紧跟政策动态调整充实项目库,谋划储备打基础利长远项目84个、总投资66.3亿元,获批专项债、中省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11个,到位资金1.5亿元。
6 76个省市县级重点项目前十个月投资完成17.05亿元
甘泉县采取“一月一开工,一单位一主场,一季度一点评”的方式,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周提醒、月通报、季督查、年考评机制,定期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统计联席会、稳投资专班会,进一步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督促加快项目建设,完成更多实物量和投资额。甘泉聚全消耗用品生产项目、甘泉乡镇化天然气母站二期建设项目、中通快递陕北(延安)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甘泉大峡谷旅游观光带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年安排的2个省级重点项目、15个市级重点项目、59个县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55亿元、17亿元、13.96亿元,分别占年度投资安排的185%、99.1%、75.87%。前十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5亿元,同比增长37%,超年初目标27个百分点。
7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二
为确保群众每天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甘泉县聚焦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科学、精准、依法治污举措,突出预防和治理两手抓,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加快实施煤改气、油改气,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二。聚焦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狠抓河湖“四乱”整治,加快推进雨岔、岳屯、府村川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百里洛河大整治,大力实施“守护碧水清流、复苏河湖生态”百日攻坚清洁行动,洛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聚焦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编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夯实三级林长责任,持续巩固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成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管控修复,积极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绿色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8 甘泉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为了群众出入方便,更为了广大群众靠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甘泉县立足“绿水青山、区位交通、人文景观、产业基础”四大优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引领、全域旅游带动、特色工业强县、融合农业富民”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要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引领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该县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创建方案,投资5.8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64条233.4公里。其中,建设“组组通”道路24条,进行“油返砂”道路改造29条。实施甘泉大峡谷旅游公路建设工程37.9公里,美水泉景区旅游公路2.8公里,助力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打造店新路、柳屈路2条村道示范路。建设万只湖羊繁育基地产业道路、剪子岔黑山羊基地道路4.84公里,孙家河、石沟门、洛家沟、安家坪、南义沟果园道路5条29.5公里,投资3.4亿元实施了210国道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将于年内通车。
9 甘泉县文化馆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三级文化馆
甘泉县文化馆坚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扎根未成年人心中,广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向学校派驻专业人员指导甘泉莲花灯、剪纸、绘画、陕北民歌等,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厚植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全县各乡镇广场舞培训。同时,打造文艺精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2022年12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三级文化馆。
10 甘泉县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170万元
为了进一步带动市场经济发展,更为了稳定经济发展,甘泉县出台了《甘泉县财政局扎实稳住经济大盘财政政策八项措施》《清廉税务实施方案》等,深入企业、乡村开展税收惠民政策宣传咨询,并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让纳税人、缴费人切实享受到国家退税减税降费红利,为企业纾困,助推企业发展,把保市场主体作为经济稳增长的“源头活水”,全面落实国家税费支持政策,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170万元、留抵退税4676万元,减免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房租280万元。建立县级领导、行业部门包联重点企业制度,“一对一”开展入企帮扶,提升市场主体抵御风险能力。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在全市率先建立“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制定出台“五上”企业扶持措施和民营经济奖励办法,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60户,入库“五上”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持续擦亮“不见面、不打招呼、不排队”的政务服务品牌,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