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选果线 矮化密植示范园 近日,洛川县交口河镇南安善村村民李育宏趁着这好天气,在自家的苹果园里忙着修剪果树。
去年,他家14亩苹果喜获丰收,为李育宏一家换回了15万元收入,今年他干得格外仔细,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些“摇钱树”。
洛川苹果经过7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和“幸福果”。去年,洛川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万元,连续十一年超过了1万元,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上台阶
今年58岁的李育宏,曾当过兵,也当过老师,当他发现老师、班主任、学校保安三份工资仍无法养家糊口的时候,他决定辞职回家种苹果。
“当时苹果能卖下钱,县上也倡导群众大面积种植,我觉得种苹果有前途,辞职后就在自家的6亩地里栽植了苹果树苗。”李育宏回忆道。
1991年到1995年,是李育宏最艰难的时光,没有教师的固定工资,没有卖苹果的收入,还要不断地给果园投资,李育宏只能靠打零工维持家里的生计。
随着果园的挂果和苹果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李育宏家的收入也在逐年攀升。李育宏在管好自己果园的同时,凭借“高级农艺师”、首批“洛川苹果务果能手”、“省级师资库苹果专业教师”的优势,指导别人管理苹果园。
2016年到2021年,李育宏受洛川县苹果技术管理局委派,还到河南灵宝担任“老园改造提升”技术指导,年薪10万元。
此外,他还做过农资产品生意和“苹果经纪人”。去年,果园收入加上在金益农生态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的工资和代销、管理树苗的收入,总收入已超过了40万元。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屈军涛告诉记者,洛川县从1947年引进种植苹果以来,经过75年的发展,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人均3.3亩,位居全国之首。洛川苹果已经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和群众的致富产业,全县95%的农民种植苹果,农民收入的95%来源于苹果。2012年洛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到今年已连续十一年超万元。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
“因为洛川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在发展苹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洛川县的农民相对较富。”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韩东辉坦言。
然而,并非“较富”便可以万事大吉。2018年以来,洛川县针对苹果园老化、果农年龄普遍偏大等问题,从苹果种植、品种优化、改良土壤等方面入手,按照“乔矮同步、宜乔则乔、宜矮则矮”的原则,先后建成矮化密植园12万亩,搭建防雹网7.8万亩,为推动苹果高质量发展及农民的稳定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苹果靠简单的人工分选,品质不一,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智能分选生产线选出来的苹果,可根据不同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发往各地的商超和批发市场,最贵的一颗苹果在迪拜可以卖到40元左右。”陕西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说。
近年来,洛川县还依托苹果主导产业,积极抓住全市开展产业后整理的机遇,按照“围绕苹果,延伸链条,园区承载,集约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以分级分选、冷贮冷运、加工物流等为主的苹果产业后整理,先后引进配套智能选果线36条,选果能力达到240吨/小时,可满足60%的果品分选,建成冷气库68万吨,贮藏能力达到67%。冷(气)贮藏和智能化分选能力位居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县之首。苹果产业现代化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农民的收入,带动了果袋、纸箱、下游产品加工、物流、电商、运输、餐饮行业的发展,也给了外出打工人员更多选择。
“我在红宝果业当主播,每年收入十来万元,一点不比在外地打工挣得少。既能顾家,还能养家。”今年33岁的李萌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外打工做销售工作,2021年4月因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回家打工。
洛川县像李萌这样常年在家门口打工者不下2000人,而每年提供的季节性用工在上百万人次。据了解,2022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接近106万吨,苹果综合产值突破130亿元,全县88%以上的农户收入超过10万元。
“我们要抓住省市把洛川确定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大力实施推动苹果高质量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实现苹果综合收入2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的目标。”洛川县政府副县长张军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