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7日
让语言能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李琼 孙沐霖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工作成就,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未来五年党的重要工作之一,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要做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振兴需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个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合力,而语言作为社会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乡村振兴离不开语言助力。发展乡村语言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语言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乡村文化振兴依赖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乡村语言景观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语言沟通和语言服务。语言能力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性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
  阿寺村位于洛川县,全村共303户1403人,耕地面积3300亩,其中果园面积2850亩。2014年阿寺村被评定为陕西省的贫困村,2016年以来,洛川县开始实施“第一棵树保护工程”,启动了阿寺“中国苹果第一村”的建设项目,努力将阿寺村建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和乡村旅游的示范村。如今的阿寺村,立足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残败果园500亩,建成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400亩,搭建苹果防雹网220亩,按照“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赏雪”的全季旅游模式,推进果旅融合,开办农家乐10家,开设民宿5家,实现了“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2019年,阿寺村村民平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被陕西省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被评为“中国苹果第一村”。
  阿寺村挖掘语言能力的经济价值
  语言习得能力和交际能力是最基础的语言能力,在建设基础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将其和具体领域联系起来。就推动乡村振兴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挖掘语言的经济价值。当今时代,语言的经济属性在乡村越来越凸显,村民要有提高多语种能力的意识,尤其是要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阿寺村的两大经济收入来自苹果销售和旅游业,村民将电子商务技术与苹果的网上营销相结合,大大拓宽了苹果的销售渠道、增加了苹果的销量。而面对外来的旅客和来访人员,普通话是最常使用的交际语言。阿寺村村民的年轻一代基本能说较流利的普通话,在政府的号召和鼓励下,加之家乡苹果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年轻人除了较老一辈拥有更好的普通话能力以外,他们也拥有更好的交际能力和网络用语能力,在“互联网+”的新业态下,更能准确传递本村苹果产业和商业信息,为全村营造了良好的语言风貌。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一个人掌握的语种越多,交际范围就越广大,思维视野也越宽阔,同时,语言能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具有经济属性。在农村,如果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将有利于村民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互联网+”的新业态也对村民的普通话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生产经营的语言产业,未来也将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并将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阿寺村村干部拓展语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乡村不同于城市的一点是,人员更为集中,且老年人比例较高,多数村民对国家政策法规等不够关注,或理解得不够透彻,这些都对乡村干部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村干部还要特别注意拓展语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首先,作为基层干部,在传达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时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政策解读、传达的能力,说大家听得懂的话,在大家不理解时及时交流沟通,并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检验大家是否明白;面对疫情或突发事件时需要具备应急语言服务能力,要解读、宣传好相关政策,多渠道、多角度发布信息,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同时不能忽视对村民情绪的疏导和抚慰工作。
  通过在阿寺村的调查可知村中老人遇到的交际困难有:由于听力下降造成的交流不顺畅、表达不清晰;与年轻人沟通存在障碍;因不熟悉电子设备导致交际受影响等。基于此,村干部针对60岁以上有听力障碍或沟通障碍等问题的老人进行了特殊的语言服务,包括提供闲聊服务,定期到老人家中与他们聊天,关注他们的近况;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精神抚慰服务,倾听老人的心声;提供语言技术服务,解说网络、智能手机等现代媒体设备的使用等;提供语言教育服务,帮助老人熟悉公共设备的使用等。总体来看,阿寺村的村干部有一定的语言服务意识,并将语言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语言能力是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实施需要村干部向村民一一解读,进行语言服务,这背后要求村干部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但语言服务不应止于沟通,例如,三年来的疫情防控,是当前语言服务的重点领域,其中的宣传工作和村民情绪抚慰工作越来越重要。除此之外,乡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人数比例要远远高于城市,老年群体是乡村语言服务工作的重点对象。只有把语言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当中,建立语言服务的长效机制,才能构建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
  阿寺村将语言生态建设和文化建构相结合
  除了在经济上实现增长外,阿寺村还注重村中的规划和文化建设,村中总体规划为“一街两线一广场一园一带”,即苹果文化步行一条街、东西环村线、苹果主题广场、科技示范园以及苹果采摘观光长廊带。为纪念苹果之父李新安,村中还对其故居进行了修复,建成苹果大讲堂、村史馆和王兰畔艺术展馆,使苹果文化、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得益彰。
  乡村的语言生态涉及乡风文明建设,因此和文化建构紧密相关,语言能力建设和文化建构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广大劳动群众独特的智慧,要挖掘具有特色的乡村语言文化,进行构建和宣传,同时注重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阿寺村的语言景观既符合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又凸显了自身特色,彰显出一定的语言传播能力和语言文化建构能力,村中有许多关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的标语文字,这些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由于村中主要依靠苹果产业发展,所以对有关苹果和耕种的文化故事进行了大力宣传,相关语言景观分布在村中的步行街、广场等地,形式多样,既有文字,也有图画,除规范汉字外,还有书法作品。村中很多地名也和苹果品种相关,比如千秋巷、国光巷、华冠巷,足以可见语言文化建构对当地生活的影响之深,外来人员也能直观感受到村中的文化氛围。文化建构工作不只是村干部的事,村民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村干部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要求大家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注重语言文明,尤其是在网络上要进行语言管理,这样才能以和谐的语言生态助推文化的发展。
  语言能力是语言生态的一部分,同时又和语言使用、语言景观、语言态度等息息相关,对村民来说,发展语言能力,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注重语言文明,在网上遵守各项规范,遵守村规民约,是实现乡村语言生活和语言实践和谐共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发展的关键。对村干部来说,具有文化传播和建构意识,将语言能力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联系起来,通过语言振兴乡村生态和组织建设。
  阿寺村的发展可以说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语言能力在发展乡村经济、完善乡村治理、建构乡村文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语言文明、语言和谐是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主要内容,乡村文明和文化繁荣要以语言能力建设为依托。因此,语言能力贯穿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努力,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给语言生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语言能力为新时代乡村的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作者李琼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作者孙沐霖系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