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喜摘辣椒 申红梅采摘番茄 黄瓜成熟 技术员(左二)给村民指导葡萄种植技术 通讯员 白腾 杨辰毅 记者 朱佳雨
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排第一。近年来,甘泉县石门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1 做强传统蔬菜产业
走进甘泉县石门镇南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座座大棚坐北向南整齐排列。辣椒棚里,一垄垄、一株株辣椒挂满枝头,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甘泉县石门镇雷村种植户张红喜正忙着把成熟的辣椒采摘装袋。
张红喜今年52岁,种植大棚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了,说起自己种植大棚产业的经历,张红喜满是感慨。2001年张红喜种植的是水泥棚,基础设施差,产量低,劳动强度也高,种植出的蔬菜销售也比较困难,一下雨道路泥泞不堪,客商都不愿意来村里收菜。
张红喜说:“当时种棚的时候用牲口翻地,非常累,再加上当时的棚也不大,不注意的话容易受伤。”2017年,张红喜搬进了南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政府出资修建的五星大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路修到了大棚前,棚内滴灌、卷帘机、棉被应有尽有。
“现在,路也好了,设施也越来越齐全了,种大棚轻松多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咱们蔬菜产量也高了,也有了技术培训,我对发展壮大产业很有信心。”张红喜说。
2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在做强传统蔬菜产业的基础上,石门镇特色时令水果采摘业也快速发展。村民转型发展大樱桃、火龙果、西小瓜、草莓、小番茄等时令水果,收益大幅提升。石门镇也从原来的产业单一,向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方向迈进。据了解,2022年石门镇时令水果年产量达27万斤,年收入达370万元。
甘泉县石门镇高哨村申红梅的温室大棚里,多个品种的小番茄一串串挂在枝头,放眼望去,果实和番茄植株红绿相间,甚是漂亮。“从去年12月开始售卖,现在价格是10元一斤,现场采摘价格也一样,来买礼盒的人很多。”申红梅说。
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累积,在申红梅精心务劳下的小番茄,品相好、口感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不少市民也纷纷来到她的大棚进行采摘,游客们在大棚里,挎着篮子边摘边尝,摘下一颗一口咬下去,清甜可口,满口爆汁。
3 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甘泉县石门镇按照“调粮、增菜、扩果、兴畜”总体思路,以龙头企业引领、大户带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2018年,石门镇引进了翡翠梨园产业扶贫建设项目,荣华梨园入驻至今已投入资金800万元,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新理念、新模式的应用,让当地老百姓实现了一地生三金,即土地租金、务工佣金、合作分红。
魏登成是石门镇雷村村民,今年61岁,勤劳肯干的他在村上种植了3棚辣椒,年收入可达7万元。2018年翡翠梨园产业入驻石门镇,他便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在梨园务工,一年收入近2万余元,加上大棚种植收入,魏登成不出村收入也十分可观。
近年来,石门镇持续在发展菜畜果三大主导产业上下足功夫,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31座,大拱棚922座,千头生猪养殖场3个,千只湖羊养殖场5个。发展山地苹果6000余亩,菌类养殖125万棒,阳光玫瑰葡萄120棚,大樱桃66棚,设施花卉50余亩,翡翠梨600余亩,贝贝南瓜15亩。依托“第一书记联盟”消费扶贫超市,销售礼盒蔬菜和水果387.4吨、蜂蜜2万斤,建设冷库5个,存储量达650吨,引进轩辰荟丰牧草公司,延长了畜牧产业链。通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规模发展、打通销路,石门镇不断迈向农业产业强镇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甘泉县石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白国银介绍,在今后的工作中,石门镇将持续推动农业产业补链强链。要持续做强主导产业,蔬菜产业坚持走“一村一品”发展之路,畜牧产业坚持走“扩量提质”发展之路,山地苹果产业坚持走“农企合作”发展之路。要持续做大农旅融合产业,充分利用石门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域内豆腐小镇、千年银杏树、马超洞、石门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带动阳光玫瑰小镇、荣华梨园等农业园区发展,探索农旅结合、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要持续做优特色产业,鼓励农户种植小杂粮、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产业,提升阳光玫瑰葡萄、翡翠梨、草莓、小瓜等知名度,以点带面促推全镇产业大发展,不断加大石门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奋力谱写农业产业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