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9日,中共全权代表周恩来与张学良举行会谈,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协议,图为会谈地点——延安城内浸信会教室 西北大联合的局面初步形成,对国内政治局势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一切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西北地区,共产党积极开展了对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担任委员的叶剑英、朱理治两人被任命为军事代表,驻西安,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红军还将在作战中俘虏的大批东北军官兵释放。1936年1月初,在榆林桥战役中被俘虏的东北军第一〇七师第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主动承担红军与东北军之间的联络工作。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20位将领于1936年1月25日发表了《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明确表示:苏维埃政府与红军是“愿意与任何抗日的武装队伍联合起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去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来共同实现这一主张,为全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并提出互派代表共同协商的建议。中央派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两次赴洛川同张学良和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进行了会谈,达成红军与第六十七军互不侵犯的口头协定:(一)确定互不侵犯、各守原防的原则;(二)红军同意恢复六十七军在鄜县、甘泉、肤施(今延安)公路上的交通运输和通商;(三)肤施、甘泉两城现驻六十七军部队所需粮秣等物,可向当地苏区群众购买;(四)恢复红白区之间通商。
3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问题。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是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下,对民族反革命派采取各个击破,对民族革命派采取各个争取;争取民族改良主义者同民族革命派的左翼建立坚固的同盟。毛泽东特别指出:“东北军之特点:失掉土地,因此其抗日情绪高,愿与我们合作。”对张学良要实行互不侵犯,共同抗日,可以派出全权代表同张学良直接谈。不管任何派别,都可以同他们进行谈判,但在基本原则上不能让步。
1936年4月9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到东北军驻地肤施,同张学良举行秘密会谈。张学良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并提出争取蒋介石抗日的意见。双方还商定了红军与东北军互不侵犯、互派代表等事项。这次重要会谈后,中共中央正式向东北军派驻代表,在西安开展统战工作。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张学良抗日的同时,积极加强了对杨虎城部的统战工作。杨虎城及其率领的第十七路军,从大革命时期以来,基本上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联系,并且有着强烈的抗日热情。为了尽快争取与杨虎城合作抗日。从1935年12月到1936年夏,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先后派代表到杨虎城处商谈联合抗日问题。经过多次谈判,与杨虎城达成互不侵犯、取消经济封锁、建立军事联络、红军代表驻西安开展工作、联合抗日等协议。从此,中国共产党同第十七路军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关系。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还做了促进张学良、杨虎城团结合作的工作。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派邓发赴新疆督办盛世才沟通联系,开展对驻守陕北的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师长高桂滋和哥老会的工作。此外,红军在西征时发布了给宁夏当局马鸿逵、马鸿宾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提议书。
西北大联合的局面初步形成,对国内政治局势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石和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