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是十八大以来的三件大事。三件大事反映了十年来党中央锐意创新、攻克历史难题的信心和决心,凝聚着全党上下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不懈努力,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殷切期盼的发展方向。三件大事集中体现了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着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展现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大有可为的历史风貌。
承前启后,建党百年昭示共产党人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百年以来,从弱小到强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已经内化为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党始终没有褪去曾经救亡图存的本色。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苦寻救国之路,“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纷至沓来,“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尊孔复古”此起彼伏,但终究不得其所。这些派别和思想逐渐成为历史,却没有完成国人救亡图存的目标。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既代表不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怯于反动势力的强大,不敢选择坚决的斗争。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虽只有寥寥百余人,却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壮志激励下悉心分析国情,探索革命道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忘记扎根民众,时刻以民族兴亡为己任,以国家独立为目标,这才凝聚了人心,团结了力量。
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终将选择与其他政治力量妥协,谋求政党的利益,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共产党人的追求与品格。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逐步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谋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也始终牢记共产主义的最终追求。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就是中国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与其他政治势力妥协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人民的实际利益。在人民利益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能创造长征的伟大事迹,也能和国民党商谈民主建国;能够撇开意识形态与美国军事观察组合作,也能接受民主党派的意见。但面对自认为“优势在我”的国民党奉行的一党独裁政策,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会妥协。阅遍党的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赞美,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历经法国“二月革命”、“六月起义”、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建立巴黎公社,直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人历经69年暴风骤雨般的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向实践的胜利转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激烈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建设、改革和发展了10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初心、坚定使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但是面对民生凋敝、物价飞涨、生产萎缩的国内形势和政治孤立的外部环境,一贫如洗的新中国如何能够杀出重围“、枯木逢春”?扫残敌、清匪患、建政权,逐步形成政令畅通的人民民主政权;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民主改革、扫盲运动,奠定了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基础。“一化三改”,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和平赎买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设想,从“以苏为纲”“以苏为鉴”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国际社会一片唱衰声中,我国社会主义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对内,完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转移工作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对外,在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困境中,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严峻复杂的局势中保持冷静、稳住阵脚,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舸争流,新时代开启共产党人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保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进一步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里说的斗争精神不是简单地与谁斗争、怎样斗争的问题,而是广义上的斗争,是随着时代发展、问题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的含义的斗争。具体来讲,发扬斗争精神首先要表达一种态度。长期以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不仅是思想的革新、技术的迭代和实践的探索,同样包括伟大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的传承展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特质,成为牢固扎根共产党人意识的优秀基因。毕竟,思想的革新可能滞后、技术的迭代可能延迟、实践的探索也可能走弯路,但只要斗争精神不变,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就不会变,就足以推动我们解决既有困难,完成新的探索。
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基于先进理论,扎根人民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往往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参考,更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可以遵循。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给斗争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解决问题的立场不坚定,树立信心就是一句空话,解决办法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发扬斗争精神往往是我们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基本立场。
发扬斗争精神是彰显党立足矛盾观点、遵循哲学逻辑的表现。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但是时代主题不同,矛盾的主体及其呈现方式也不相同。这就意味着解决矛盾的方法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发现、掌握、熟悉各种解决方法,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主要矛盾,实现有效率的矛盾转化,解决相关问题,实现共赢。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凿空拓荒式的创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路径,这种划时代的创新必然也要经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攻坚克难、勇毅前进。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