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宣传单发放到群众手中
●技术人员送来果树修剪技术
● 义剪送到群众身边
●技术人员送来大棚种植技术
● 科协工作人员上门宣传 通讯员范筱霞记者朱佳雨
甘泉,一方奋进、沸腾的宝地,一片在平凡而伟大的岁月中发展的热土,一幅在时间和空间的立轴上流光溢彩的画卷,一个在外向和内向舞台上不断塑造自我的角色,正在延安创新崛起的春光里,依托科技支撑,向世人展示了他奋进新时代的形象。
近年来,甘泉县科协始终以“四服务一加强”为宗旨,锐意开拓,积极有为,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开展“五进”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全县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主动作为 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甘泉县结合“三下乡”“学思堂”和“科技之春”三个品牌科普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发挥科普E站作用,开展“一站一人”志愿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科普知识,培训实用技术累计1400余人次。利用电子科普大屏、村村通大喇叭每天定时开展科普宣传、播放科普宣传片,受益群众1万多人。
利用甘泉县科协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号开展“每日一科普”活动,阅读量3000余人次。并邀请高级农艺师赵文峰、李炜,高级实验师刘喜来、刘根全等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畜牧、蔬菜、果树现场技术培训和答疑解惑12场次300余人次。在各乡镇山地苹果种植大户中开展了“户均一个技术明白人”技术培训会6场次,150余名果农参加了培训。
不仅如此,还开展了春季大棚蔬菜管理技术现场培训会6场次,参训党员、乡镇干部、群众150人次以上。发放科普书籍资料10多种,1000余册,有效推广了农业实用技术,激发了群众致富的信心。
“我常常一觉睡醒就错过提帘子的时间了,没想到现在好了,一到6点喇叭准时响起,不仅不会错过提帘子的时间,还学到了不少无刺黄瓜的种植技术。”桥镇乡刘老庄村民刘梅笑着说。
如今的甘泉农村房屋整洁漂亮,村村通大喇叭每天定时开展科普宣传、播放科普宣传片,一片安谧的景象……
2022年,甘泉县联合各成员单位,结合“迎接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主题,在主街道开展“全国科普日”综合示范活动,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城区主街道电子屏滚动播放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同时在道镇镇设立咨询台、现场讲授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升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率。
校园食品安全检查。联合市场监管局对全县校园食品安全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4次,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其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确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全凭政府给我提供创新工作站这个平台,我在获得防水的染料国家的专利后,现在上报船上防腐图料的希望也是很大的。”甘泉县科汇防水涂料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贾生斌说。
据了解,甘泉县指导八千里等企业组建科协6个、工业园区科协1个、县农业局等地科技创新室2个、下寺湾采油厂一队等创新工作站12个,有效提升了职工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开展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技能技术培训”“三新三小”等活动,扩大非公企业职工的参与面,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等作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延安市科协组织的“三新三小”竞赛中,该县推荐科汇荣获二等奖、下寺湾采油厂荣获三等奖。
夯实基础 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科协的叔叔阿姨们经常来学校给我们讲科普知识,让我更加热爱学习了,长大以后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科学家。”2月14日,道镇初级中学二年级的张子明兴奋地说。
甘泉县在桥镇乡中心小学开展“汇聚力量传递爱心 捐赠仪式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给桥镇乡中心小学贫困学生捐赠价值1万元的100套书包文具、125件旧衣服,组织科技志愿者和学生去看望空巢老人,并为老人们带去牛奶、被褥等生活慰问物资。
不只如此,还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参加第二十二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六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在县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举办了青少年科普类手抄报、黑板报评比表彰活动。共收到优秀作品800多幅,评选出手抄报一等奖12幅、二等奖24幅、三等奖36幅、优秀奖120幅,黑板报评比优秀班级12个。
在参赛学校开展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科普课,受到2000多名师生的一致好评,在青少年中掀起了学习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潮。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23场次,精心策划了20多件展品,让5000多名师生通过参与游戏互动的方式,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同时组织县优秀科技辅导员代表2名,参加2022年陕西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一天不光有人教跳广场舞,还有人上午教我们拉二胡,下午教剪纸,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真正让我年轻了20岁。”美水街道办曲里村村民万秀芳说。
甘泉县积极筹建甘泉县北关社区科普大学,充实太皇山社区科普大学内容,侧重于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品质,着力在打基础、抓规范、重培训三方面下深功夫,定期开展各类科普讲座,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促进了社区科普向纵深发展。
在曲里村建设科普画廊约300平方米,在林沟村建设科普画廊24米;在四小建设科普长廊约100米,内容涉及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疫情防控、防震减灾、校园安全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参观学习、动手动脑的游玩中,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热情,充分利用科普设施和科普文化场所,举办线下主题科普活动10多次。
搭建平台 科普工作开展各具特色
2月15日,甘泉县科协联合相关单位在美水街道办太皇山社区开展了以“走进科技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
本次活动以科普大篷车为服务平台,紧扣科技活动周主题,通过设置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开展义诊、义剪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了碳达峰、碳中和、防震减灾、卫生健康和应急救援、科学健身、科学饮食等知识。
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精彩纷呈,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共发放宣传品200多份,义诊群众160余人,义剪50多人。营造人人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公众科技意识,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科学素质。
“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一些,我们能确实学到一些知识,也得到了一些便利。”美水街道办太皇山社区居民朱乐说。
据了解,该县组建“甘泉县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43人,开展“一站一人”志愿服务3次活动52人,定期组织科技志愿者,在全县乡镇街道提供优质的科普宣传5次活动80人。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组织科技志愿者下沉社区,全面宣传应急科普、疫苗接种、值班值守等工作,两次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送去680份,总价值6000余元的爱心午餐。科普进社区,知识惠居民。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太皇山等社区以播放科普宣传音频、展出科普展板、发放科普宣传册的方式,向群众答疑解惑140多人次,提高了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县科协每年在公园举办科普教育基地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帮我们带来一批游客,真是太感谢县科协了。”劳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员工戴丽说。
该县本着“建基地做给群众看,学科技帮着群众干”的科普理念,通过政策宣传、指导推荐等方式推进科技平台建设,一年来,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延安纪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小院获批2021—2025年第一批中国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甘泉县气象局、甘泉大峡谷、延安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荣获延安市科普教育基地;在曲里社区、林沟村建成300多平方米科普小广场和科普画廊24米;在西山陕果基地建成苹果科普宣传长廊200米;在荣华梨园科普教育基地增加了科普大讲堂和研学项目;充分挖掘企业特色,利用企业资源,建成石门豆腐小镇等4处科技小院,宣传豆腐、杂粮、科技研发等科普知识。
该县还指导工业园区选举成立园区科协,建立园区科协工作服务中心,建成4×6大型科协宣传牌,为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发挥乡村E站作用,开展“一站一人”志愿服务,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宣传科学技术知识。科普示范基地在科技成果转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科普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起到有力推进作用。
该县科协充分发挥“党员活动日+”作用,利用支部会议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党史学习教育、作风建设教育14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廉政文化活动。按时更新维护科普E站、科协公众号,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效率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做到清正廉洁、规范高效、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