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宏观察小牛生长情况 近日,笔者走进黄龙县界头庙镇界子河村肉牛养殖基地里,看到一头头黄牛正懒洋洋地休憩着,而旁边的“牛倌”董建宏却忙个不停:提桶倒水、添加草料、清理粪便……这样的工作,董建宏已经重复做了5年之久,虽然衣衫无数次被汗水浸透,皮肤也被晒得黝黑,可他却乐在其中。
可是就在几年前,董建宏并没有现在这样开朗、健谈,用他的话说那时“穷得叮当响”。25年的村医经历只能使家庭维持基本生计,加之苹果、核桃连年遭受冻害雹灾,经济收入有限,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家里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他四处找亲戚朋友借的。“那时的感觉就是疲惫、迷茫、接近崩溃。”董建宏说起那段困苦日子时不住地摇头。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位朋友听说村里有人养牛,想过来买几只繁殖牛,董建宏作为中间人把朋友带到邻居刘锋家谈买牛的事情。朋友想以1.9万元购买,卖家要价2.1万元,在董建宏的撮合下最后以20800元成交,另外还以每头7000元的价格买了3头小牛。看到牛价这样可观且不愁销路,董建宏心动了,回家后就开始考虑着自己发展养牛业,于是建场地、跑贷款、办手续,养牛场很快就建了起来,他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之路。
一开始的董建宏缺乏养牛经验,忽略草料的储备,时常面临断草的问题。于是他一有时间就下地去割草,还义务为乡亲们除果园里的杂草以填补草料。每天要喂四五次料两次水、除一次粪,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没有多少休息时间,夜里三四点钟仍然忙碌劳作是常事。“养牛可是个苦活,年前有头母牛要下崽,我和媳妇俩特别紧张,在牛棚里守了一夜,光接生就用了一个多小时,不过看到小牛平安出生,慢慢长大,挺有成就感的。”董建宏笑着说。在董建宏夫妇的辛苦付出和精心管理下,牛场逐渐形成了规模。从2017年建厂至今出售肉牛50余头,收益75万余元,目前还有存栏64头,主要为西门塔尔肉牛品种,价值130万元。
养牛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三个孩子都很懂事,大女儿现在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二女儿刚考上了大学,小儿子也在县城上学。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今年,镇政府投资扶持了60多万元,我又流转了230亩土地种植玉米为牛提供饲草。党的政策这么好,我得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力争达到100头牛的饲养规模。”谈及今后的打算,董建宏满怀信心。
万花盛开引蝶来。现在,提起“牛倌”董建宏,乡亲们羡慕不已,他凭借着对养牛的执着,为全村树立了典范,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21年9月,董建宏牵头成立了牛多多合作社,吸纳乡亲们通过土地、肉牛、现金等形式入股参与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则为社员提供统一的养殖标准、疫病防控和管理服务,通过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累计辐射带动村里30余户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养殖散户三方利益联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界子河村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