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8时,尽管天气寒冷,但宝塔区青化砭镇闫家沟村脱贫群众李清峰心里却暖融融的。站在自家养猪场里,看着前一天晚上出生的14头仔猪挤在母猪身下,李清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目前我家共有65头仔猪。这些仔猪喂养60天后,就可以销售了。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幸福年。”李清峰激动地说。
李清峰家共有6口人。3个女儿如今都在上大学,妻子石春琴体弱多病,李清峰和儿子李宗刚在家发展养殖业。
“我家2013年因学、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我家住的是土窑洞,种地广种薄收,加上孩子上学花费大,家里的经济收入在村里每年都是垫底的。早在2005年,我就开始在延安市的建筑工地打工,给楼房打地基。”李清峰回忆,“由于穷怕了,我没命地干。我清醒地认识到,不吃苦,永远都会落在别人后面。”
“在外务工不是长久之计,想要致富还得回家乡搞产业。”李清峰说,2011年初,由于建筑工地打地基实现机械化,他所在工程队生意不好,他决定回家乡,开启自己的养殖之路。
“我起初发展的是养牛,是白手起家的。由于我手头无积蓄,是家里的亲戚和甘谷驿镇一位贩牛人分别赊给我了一头肉牛和一头奶牛,条件是第二年还赊牛钱。”李清峰说,“做人要讲诚信。经过我的辛勤努力,第二年我就按时还了牛钱。”
李清峰说:“由于我有信誉,很多人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尤其2015年以来,村干部介绍我参加各类免费养殖技能培训班,还帮我申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担保贷款13万元。”
李清峰说,不幸的是,2017年,妻子石春琴查出患有乳腺癌。加上3个女儿的上学费用,生活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养殖业虽辛苦,但坚持就有收获。”李清峰说,“为养好牛,我向有经验的养牛户请教。为掌握更多养殖技术,我购买了有关书籍,同时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搜索学习相关防疫知识。靠繁殖牛和卖牛奶,我家年均收入达到10万元。”
由于他过去常年在建筑公司吸入生产性粉尘多,医生建议他,不能再养牛了。“日子还要过下去,既然养牛要接触饲草有粉尘,对身体不好,那我可以发展其他养殖呀!”李清峰说,2020年初,他决定发展养猪产业。
李清峰介绍,为了扶持他,村干部到家帮助修建猪舍、为他家申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万元、邀请养猪能手为他家开展技术服务。
“2021年,我家共繁育仔猪218头,净赚12万元。去年,尽管市场行情不如上一年,我也挣了10万余元。”李清峰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好。在我的帮扶和带动下,全村目前有12户农户靠发展养殖业先后致了富。”
“创业要坚强,幸福靠实干。如今让我感到最幸福的是,儿子李宗刚和大女儿李香如都找了对象,家里培养出了3个大学生。下一步,我将扩建猪舍、扩大养猪规模,继续带动更多群众迈上养殖增收路。”李清峰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