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静)记者2月28日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过去一年,我市全面贯彻“优煤、稳油、扩气、兴电、促转型”发展战略,全年能源产业产值实现2105亿元,能源经济“压舱石”作用充分显现。
我市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通过积极扩大企业投资实现增储上产对冲原油递减,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基本实现“稳”,全年生产原油1441.80万吨,下降1.8%;长庆供油177.03万吨,同比增长36.1%;加工原油967.19万吨,增长5.5%,达到2015年之后最高水平;天然气和LNG产量实现“扩”,分别达到88.16亿方和168.75万吨,分别增长9.6%和9.8%;发电量108.56亿千瓦时,增长1.5%;生产煤炭5228.79万吨,增长12.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强劲动力。
能源产业链条持续优化。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等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陕皖特高压输电通道配套电源方案获得国家批复,670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指标获批,在建469万千瓦火电机组即将投运。下游延链的新型环保材料制造产业等项目开工。100万吨/年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安评、能评获批。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333万千瓦,实际发电量4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6%,依托新能源引进高质量产业项目,建成1个、开工11个。新能源设备制造、大数据、新材料制造等产业,以高新区、宝塔区、安塞区、甘泉县为重点的集约链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能源基地保障能力持续完善。全市9个园区获批省级化工园区。我市和榆林市政府、延长石油三方签订共建安靖飞地园区合作协议,成立工作专班启动前期工作。黄龙330千伏汇集站主体获得核准即将开工,黄龙县新能源送出的瓶颈问题取得突破。两网融合完成,电网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志丹应急储气调峰设施建成,全市储气能力达到3000万方。签订天然气年度合同气量9.39亿方,较上年实际消费量增长33.96%,圆满完成保供合同签订任务。加强电煤中长协合同履约监管,保障发电供热用煤稳定供应。
能源产业发展质量持续向好。LNG氦气回收、CO2驱油与封存等项目建成,实现我市同类项目零突破。矿井综合机械化开采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在全国推广。伴生气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化,技术国际领先。全年能源产业产值实现2105亿元,其中油气开采产值726.92亿元,增长33%;石油加工产值688.42亿元,增长31.3%;煤炭行业产值573.29亿元,增长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