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谷嫦瑜)记者3月1日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上获悉,2022年,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全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3.3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2022年,我市发挥秦创原一站式服务功能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用,精准对接大学科研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通过政策扶持、基金支持、技术服务、项目路演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累计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合作开发等各类协议62项,签约金额2409.94万元。积极推动延安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激励科研人员带项目、带成果在延安高新区、甘泉工业园区新注册创办企业21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3.3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41.58%。
2022年,我市安排科技创新经费1523万元,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激发。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获省级“版权示范基地”称号。我市建成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各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4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27家,为入驻企业累计申请各类奖补资金1.05亿元,累计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50余场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注册落地企业52家,通过1000万元“政策兑现资金池”兑现35家科技型企业奖补470万元。全市企业债权融资总额5.8亿元,各类双创孵化载体新增在孵及毕业企业179家,新增科技服务机构17家,培育省级上市后备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我市全年共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7家,同比增长157.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7家,同比增长73.2%。延安易站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延安新沃达天然气有限公司获批2022年度陕西省瞪羚企业,实现我市瞪羚企业零的突破。
我市通过狠抓人才招引和培育,延安科技人才智库入库副高级以上科技人才562人,全市新增6个“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增“新双创”队伍57支,技术经理人达到20人。杨永宏、高瑜、李江、张壮壮4人分别入选省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技新星计划,省级科技创新人才总数达到18人。
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2项6377万元,其中“延安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开采”获批省科技厅“厅市联动”项目,争取资金4500万元;“安塞南沟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和智慧化管理”获批省科技厅重点计划项目,争取资金1000万元。登记省级科技成果58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位居全省第二,取得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