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班上开展“讲名著”活动,每人选择一本名著向全班同学介绍。其中,有一个同学讲的是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听着学生对林道静人生经历的讲述,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当年在灯火下读这些书籍的温馨情景。
在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红色经典书籍给了我无穷的快乐,滋养了我贫瘠的灵魂。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闪闪的红星》,潘冬子追随父母的脚步,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革命战士,他的事迹深深地激励了我;我读的第二本小说是《董存瑞》,为了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读到这里,我泪如雨下;我读的第三本小说是《欧阳海之歌》,欧阳海用血肉之躯勇拦奔马的壮举,让我热血沸腾。这三本书,我都是就着昏黄的煤油灯读完的,母亲则在一旁做着针线活儿,不时地挑着灯花。
到了初中和高中,我又陆陆续续读了不少的红色经典小说,如《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桥隆飙》《创业史》《大刀记》《清江壮歌》《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保卫延安》等。其中,最能打动我、拨动我心弦的是小说《林海雪原》和《红岩》。《林海雪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形象,如杨子荣、孙达得、刘勋苍、少剑波、白茹、座山雕、许大马棒、蝴蝶迷、小炉匠等。尤其是杨子荣,他胆大心细,深入虎穴,与座山雕、小炉匠等匪徒斗智斗勇,一举消灭了威虎山上的所有敌人,成了英雄的代名词。《红岩》则讲述了大西南解放前夕,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革命斗争。许云峰、江姐、成岗等革命者在白公馆、渣滓洞的监狱中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们视死如归,他们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除此之外,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小萝卜头等正面人物与徐鹏飞、杨进兴、甫志高等反面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这时候已经有了电灯,这些书大多是在电灯下读的。
我读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正是大力提倡英雄主义和革命主义的时候,所以这类作品相对比较多。读这些书,我往往沉浸在紧张曲折的故事中,被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所感染,自觉不自觉地以这些人物为榜样,向英雄人物学习。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读红色经典书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多少次,当我遇到困难时,当我灰心失意时,当我被生活碰得头破血流时,当我做事想要半途而废时,想起那些英雄,想起他们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就会生出一种勇气,慢慢地克服困难,走出低谷。
有了那些红色经典书籍,有了那些温暖的灯光,有了母亲的陪伴,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变得格外的温馨和充实。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中学教师 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