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大燕
万物复苏,草木生长,春日载阳……暮春的新城,犹如一幅美丽画卷。3月6日,在延安学习书院1号报告厅内,伍法权院士正在作题为《延安新区黄土工程造地科学实践》的专题讲座。随着伍法权院士的讲解,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的呈现,新城区的变化也随之而现。
“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新城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伍法权院士感慨道,以前山上可是光秃秃的,一片荒凉的黄土高原,如今可谓行尽新城皆是景。
伍法权院士长期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研究,现为绍兴文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秘书长,IAEG中国国家小组主席。2013年,他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0年,荣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终身成就奖。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寻根情愫,也道出了延安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我一直很向往的地方,若有需要我必奔赴。”伍法权院士说,这是他的使命,更是他的责任。
2012年,“中疏外扩,上山建城”,一场规模空前的“愚公移山”大战在延安展开。“在将沟壑填平的地上盖楼,是否安全?”这是延安新区“平山造地”面临的最大难题,黄土的湿陷性和填土区对建筑物的承载力以及长期稳定性,对楼房形成一定威胁。
为此,延安市在建设新区之初和岩土工程设计过程中,邀请了全国70多位院士专家、勘察大师,对延安新区建设岩土工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评审论证,伍法权院士受邀其中。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延安干部群众都没有放弃,都在齐心协力、勇毅前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延安精神的力量。”伍法权院士说,这种精神上的力量,更加坚定了他到延安建设的初衷。
就这样,一次邀约,伍法权院士奔赴了十一年。这期间,伍法权院士出具了前期论证专家书面签名意见,参加了新区一期地下排水系统验收会,带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到新区施工现场调研,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网站推介延安新区建设……
“延安新区黄土工程造地建城是改善西部经济和人居环境的勇敢尝试。”伍法权院士表示,每一次看到新区的变化他都很兴奋,想到自己可以参与其中感到无比自豪。
于是,在市委、市政府和伍法权院士共同的努力下,2021年3月伍法权院士工作站正式落地延安新区。该工作站建站以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9年来新区地下水运行情况,完成了《延安新区地下水监测阶段性分析评估报告(2012-2021)》,提出了新区地下水监测优化方案,实现了12处水位自动化监测;指导完成新区一期土方二次平衡区域和二期场地监测分析报告及延续监测技术方案,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如今的延安新城,一步一景,天蓝草绿、空气清新、场馆林立、楼宇挺拔、产业聚集、人气渐旺。这里的每一方土地,都迸发着蓬勃的生机。延安新城正以令人赞叹的速度,一路超越,一路向前。
伍法权院士表示,新区建设很好地控制了填土沉降、地下水与黄土湿陷、生态快速修复与改善三大难题,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接下来,工作站将针对性地开展延安新区建设岩土工程问题咨询和专题研究。重点开展新区地下水排水系统运行状态跟踪评估和地下水地质灾害趋势研究,为新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