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建雄 薛飞 贺小娥 记者 宋伟 刘晶
2022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然而,在附院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分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心脑血管病医院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稳中求进,稳中向好,走好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步。
2022年,疫情反复拉锯,承担着守护一方安康责任的心脑血管病医院闻令而动,从援鄂医疗队,到援京、援琼、援西安、援沪、援晋、援宝鸡、援榆林,直至投身延安新区方舱医疗队,从防疫管控、防疫培训到核酸采集、疫苗接种、预检分诊,医院以实际行动筑起了护佑生命与健康的有力屏障,延大附院人包括心脑血管病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为延安的抗疫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新十条”疫情防控措施的出台,心脑血管病医院转变理念,及时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积极迎接疫情带来的又一次“大考”,面对忽然涌来的大批患者,全院医务工作者加班加点,拖着疲惫的身体、操着因为长期得不到休息的嗓音坚持救治着病患,抢救着危重,疫情打不倒他们,只能使他们更坚强,正是在艰苦的抗疫工作,锻炼了队伍,使得白衣天使金子般的心被打磨得熠熠生辉。
总结2022年,心脑血管病医院迎难而上,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成绩斐然。
一年来,他们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再认证;心血管病中心第一批省级重点专科终期审核;神经内科第二批重点专科建设中期审核;康复医学科第三批重点专科建设申报;获批中国医师协会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级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评审;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齐向前教授加盟医院,成功完成国内领先、严重心动过缓合并超巨大右心房、高难度ICD植入术;促成了长安方式头针流派传承工作站落户康复医学科;组建了医院运营管理项目组,试点推行组团式运营助理模式成效初显;数字化一体复合手术室犹如手术系统的一艘“小航母”在陕北区域领先;陕北首家智能化静脉用药调配中,正式启用,体现出更大、更优、更安全的临床价值;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获全国百强、省内第一;与此同时医院出色地完成了重大定点医疗保障任务。
这一年,他们通过加强亚专科建设,区域核心竞争力更加凸显。成立院内5个MDT团队:大面积脑梗死、胶质瘤、脑卒中、心脏康复联合诊疗、难治性、顽固性心力衰竭联合诊疗MDT。癫痫中心、睡眠中心、神经内科重症投入使用。组建主诊组33个,其中心血管病中心14个,神经内科9个,神经外科10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齐向前教授加盟心血管病中心,诊治患者100余例,收治10例(其中3例为外省慕名而来);完成4例疑难复杂介入手术;推荐临床课题2项,开展国内领先课题1项。三大学科全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57项。胸痛中心建设:主办了延安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会;申请注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位超过25家;全年数据填报1886例。卒中中心建设:填报数据288例、静脉溶栓126例、介入67例、桥接21例、动脉瘤49例、CEA2例、CAS24例;与北京神经系统疑难病多学科会诊平台合作成立分中心。
这一年,他们通过内涵质量建设,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全年共组织医疗夜查房60次,医疗“三见面”走访疑难危重及手术患者965人次;医学鉴定6起、重大手术谈话97次、处理投诉纠纷40余起。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经左侧翼点、硬膜外入路前床突脑膜瘤切除术;多导睡眠检测(PSG)技术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等新业务、新技术57项。对17项护理质控项目进行了考核,夜间护理查房154次;组织了10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8项应急预案演练;指导生活护工开展工作,并服务患者792人;成功举办“5·12”国际护士节系列庆祝活动。开展了手卫生“微视频”评选活动;医院感染知识线上线下培训30余次,指导改造内科楼处置室、NICU等院感布局流程。完成院内外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任务6600例,国家排名75名,省内排名第一;举办健康教育宣传288场次;协办延安市2类以上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全国辐射安全与管理考核”工作;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线上就诊分时段预约,完成号源池统一管理,利用网络、自助机等减轻了窗口挂号压力。点评门、急诊处方3600张,处方合格率96.5%;药品带量采购已执行6批,共计134个品种。对宝塔区五家二级公立医院病案首页质控工作进行指导;举办了2022年度延安市病案质控培训会;组织16次DIP相关知识与病案首页填写规范培训会。体检科完成了五官科设备的安装及调试,重新配置碳-1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系统,适合全年龄段患者检查;共接待体检单位110个,健康体检11631人。
这一年,他们通过医教研协同发展,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获批神经内科规培基地;神经内科主持参与在研项目11项;成立神经内科重症团队、神经康复基础与临床科技创新团队;康复医学科参与中医药临床应用科研项目1项;申报省级、市级项目4项;护理部申报国省市及中华护理学会科研项目各1项;麻醉科高慧成功申请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心血管病中心周静获批延安大学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和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2项;心血管病中心闫娜获得校级教学比赛二等奖。
这一年,他们通过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行政后勤保障能力持续向好。行政后勤联合大查房13次,收集问题61条,完成率89%。成立了医院运营管理小组,组织加强运营管理培训,派运营管理小组成员3人在交大一附院进行跟班学习。积极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对重点质量指标和运营项目进行动态激励,各项质控数据根据国考指标进行调整。对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好的进行奖励。组织完成了18个科室护理大屏的安装、调试和培训,完成8个科室的移动护理系统的上线、培训、使用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了10万元以下设备的采供流程。全年完成维修设备1000余台(件)。不断优化财务分析,对收支结构采取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全院职工误餐费的补发核算工作。门诊住院医保窗口业务实施大整合,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签订年度“平安医院”目标责任书和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全年巡防巡查共1360余次。将消防报警系统融入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实现消监一体化。完成了手术室、神经内科三病区、职工食堂等改造修缮工程。完成全院各病区墙面粉刷、公共卫生间改造工程。对院内地下排洪渠进行彻底清理。完成锅炉改造,将4台旧锅炉改为2台新式低氮锅炉。污水处理系统交由第三方公司管理运营。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专项治理活动。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坚持下送下收,保证工作服和床品的干净、整洁。
各类中心、平台的建成是心脑血管病医院同仁努力的结果,也为全院职工展现才华提供了舞台,这一年,通过全院职工的辛勤耕耘,获得丰硕成果。康复医学科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青年文明号”单位;冠心病一病区荣获2021-2022年度省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康复医学科杨莉、张贝贝、张慧玲团队荣获“陕西省第四届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技能大赛暨西北地区选拔赛”二等奖;神经重症医学科、老年呼吸内科、保卫科分别荣获市级先进集体。心血管病中心高峰同志被授予2022年度“白求恩精神践行者”称号;康复医学科王国军荣获“中国优秀青年康复医师”,陈真荣获“中国优秀青年治疗师”;疾病预防控制科李霞同志荣获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先进个人。心血管病中心高智耀同志荣获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第六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神经外科柴磊同志荣获陕西省“神技妙术”神经急重症病例大赛一等奖,第三届脑脊液管理病例大赛优秀奖及第四届陕西省神经急危重症病例大赛一等奖,西部五省神经急危重症病例大赛优胜奖;乔瑛同志荣获陕西省优秀护理工作者;心血管外科·CCU高智耀、蔺亚莉,护理部乔瑛、感染管理科李娜、急诊内科任伟伟、心律科王小艳、全科医学科刘娟娟、120急救分站尹延凤、神经外科强京灵、保卫科梁皓等10名同志分别荣获省级、市级称号。
唯有奋斗,才能春华秋实,收获满载。唯有艰难,优秀才能展现出来。2022年是延大附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艰辛的一年、充实的一年、奋斗的一年。2023年,延大附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踏上历史的新征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把心血管内外科专科群和神经内外科专科群全面打造成延大附院“拳头学科群”,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心脑血管病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有责任、有温度的人文医院,为实现医院“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三大宏伟蓝图”而续写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