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在瓦窑堡的旧居 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此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路线问题之后,开始有系统的解决政治策略上的问题。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率部到达瓦窑堡,住在城内中山街中盛店院内。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李维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邓颖超、杨尚昆、吴亮平、郭洪涛等10多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制定了正确的策略,克服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和革命的急性病。张浩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中共代表团发布《八一宣言》的经过。
23日,毛泽东作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关于战略方针;二、关于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三、关于行动方针。
25日,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一、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二、规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三、提出了成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问题;四、提出了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五、指明了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问题;六、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会后,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的精神,于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路线问题之后,开始有系统的解决政治策略上的问题。会议所提出的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既说明在抗日前提下,有必要和可能与民族资产阶级以至地主买办阶级中的一部分力量重新建立统一战线,也着重说明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能够和必须掌握领导权;既着重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提醒全党警惕1927年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遭受失败的教训。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善于总结过去革命成败的经验,学会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创造性地运用来指导中国革命运动。
(石和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