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9日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爱国将领张学良
    ● 爱国将领杨虎城
  中央明确肯定,西安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自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936年12月1日,毛泽东与红军19位高级将领致书蒋介石,希望他“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同时,中国共产党同张学良、杨虎城已经形成了“西北抗日大联合”,但是,直到1936年12月,蒋介石还是不顾国家和各民族利益,于12月4日来到西安,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胁迫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天凌晨,张学良的东北军一部包围了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与此同时,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囚禁了从南京来的国民党军政要员。
  西安事变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事变发生的当前清晨,张学良电告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接到电报后,立即复电,表示拟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商量大计。12月13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15日,红军将领联名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表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爱国将领等主张,反对亲日派借讨伐之名而发动大规模内战。16日,毛泽东致电阎锡山,提出“时局应和平解决,万不宜再起内战”。17日,周恩来等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乘张学良专机飞抵西安,周恩来与张学良商谈了关于正确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周恩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保证蒋的安全,但要申明如果南京挑起内战,则蒋的安全无保证。18日,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报告外界对西安事变的反应,并陈述个人对解决西安事变的意见。同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提出解决西安事变的五项条件,即:召开抗日救国大会;自陕甘撤退“中央军”,援助晋绥抗日前线,承认红军和西安事变的抗日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开放人民抗日救国运动,释放一切政治犯;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电报明确指出:“如贵党能实现上项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不但国家民族从此得救,即蒋氏的安全自由当亦不成问题。”中共中央的态度和主张,得到各界爱国人士和许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赞同。
  12月19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讨论力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有关基本方针。中央明确肯定,西安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是中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国民党中的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即停止‘剿共’,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结果”。同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的《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中,对这些方针作出了概括的说明。同一天,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联名向南京、西安当局发表通电,重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计实现和平的步骤、办法及与蒋介石谈判的条件。
  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南京政府派来的谈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龄进行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有关问题并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谈判,同宋子文、宋美龄达成了六项条件。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告知周恩来的情况下,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抵达洛阳,并于26日到南京。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自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石和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