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3年,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生活了7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月春风暖人心,学习雷锋人人行。在延安这方精神高地上,文明之根厚扎黄土地,文明之花绽放新时代。
2015年,我市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延安以西部第一、全国第六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站在新起点,延安人民珍惜荣誉,乘势而上,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圣地文明绽放出新时代的芳华。
坚决扛起创建政治责任
2021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在第七届(2021-2023)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中,选取部分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文明城市,先行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模范、四高四力”,即模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体制高水平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标准示范,具有显著的创建带动力、价值引领力、区域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范例,是城市治理“桂冠上的明珠”。
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河壶口瀑布和乾坤湾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势不可挡的精神象征。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延安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延安人民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系统谋划推进,以文明创建的实绩实效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教育。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建成全国首个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体平台延安学习书院,健全完善贯彻落实工作机制,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在延安落地见效。3.96万名党员干部“零距离”服务群众,3195个“大喇叭、小广播”定时播放“习语金句”,心系复兴、强国有我扎根圣地百姓心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延安人民的行动自觉。
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坚持把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考核范畴,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落实财政专项预算,促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出台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考核、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管理3个《办法》,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日常督查、季度巡查、半年测评、年终考核机制,每年表彰先进,激励引导文明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凝聚创建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是延安的厚重底色;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是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初心本色。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延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方向指引,以延安精神为血脉源头,依托丰富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作用,精心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发挥榜样作用,厚植核心价值。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张红萍,曹建成、曹凯、侯秀珍等3户全国文明家庭,许彩芸、韩彦龙等62名中国好人,张延波、付凡平等185名省级道德模范,张延刚、陈天强等915名延安模范,引领文明延安建设,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深化文明实践,培育文明新风。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2043个,推出“文明大篷车”“红色夜评会”等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服务品牌。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宝塔区“甘红”志愿服务组织、安塞区雷霆应急救援大队等成为全国“四个100”、全省最美(佳)志愿服务典型,刘伟、李霞等4481人成为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21.56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延安文明创建一线。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快建设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对445处革命旧址进行整体性保护,提升全景式、互动性展陈水平,让革命文物“发声”、历史资料“说话”。延安革命纪念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延安革命纪念馆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红色宣讲师”“小小讲解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师”等鲜活的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丰富活动载体,扩大社会效应。一个城市的所有活动都是城市文明的承载主体。延安成功承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延安分会场、纪念西北局成立80周年和陕北三战三捷座谈会等重大活动,承办十四运会三项赛事。常态化开展宝塔山灯光秀、《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保卫延安》等演出,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陕北说书《看大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陕北道情《一条棉被》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群星奖……延安的城市文明正向着更高、更远、更宽、更广、更深的维度不断延伸、持续灿烂。
以高质量创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立场和独特的文明观,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共建共享,以高质量文明创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延安坚持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让人民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全域推进文明创建。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域提质,全市1100多个点位和363个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志丹、吴起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富县、黄陵、宜川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培育市级及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725个,创成放心消费示范街区15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实现“九连冠”。
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信用城市创建成果,建成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成果转化注册落地企业5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家。以链式思维推进11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业“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全产业链增收,文旅产业加快融合发展,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23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80亿元,人均GDP超过9.7万元。
稳步提升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精细化治理,不断提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管理城市的能力水平。扎实开展“平安延安”创建活动,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7.27%,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两次荣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每年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与北师大附中、北医三院等知名学校、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群众关心的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53.07%,植被覆盖度达到81.3%,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圣地蓝”成为延安新的靓丽名片。
站在新起点上,延安人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奋力建设具有显著创建带动力、价值引领力、区域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让延安处处绽放文明之花、人人沐浴文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