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份和杂面” 琳琅满目的杂粮美食 摊煎饼 牛羊肉泡馍 油馍馍 洋芋擦擦 南泥湾香菇面 麻辣羊蹄 记者 延媛
有人说,要想记住一个城市,首先记住它的味道。
延安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美食四时不同,各地独具特色,说起来,禁不住口齿生津,尝一口,回味无穷。
麻辣鲜香的羊蹄、风味独特的煎饼、色泽金黄的小米、香甜脆爽的苹果……这一款款美食产品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在众多延安人和外地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要说“延安味道”系列美食品牌,有些人就未必知道了。
眼下,延安就在努力推进“延安味道”系列美食品牌培育建设工作。但是,怎样才能真正打响“延安味道”品牌,让“延安味道”香飘全国呢?
“延安味道”大不同
炖羊肉、和杂面、麻汤饭……打开张女士的手机备忘录,一字排开的延安美食目录是她周末延安之旅的主题。
“去延安玩,最期待的就是各种吃。”张女士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自称“吃货”的她常年生活在省会城市,几乎尝遍各地美食。但前不久,同事给她带去一份正宗的子长煎饼,让她决定要到延安去寻觅美食。
周末,张女士穿梭于延安的大街小巷,本土味道、庄户人家、老延安……美味多样的特色美食店让她意犹未尽。而张女士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二道街夜市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
二道街夜市与巍巍宝塔相望,与滚滚延河相依。在这近500米的商业街上,汇聚了羊蹄、洋芋擦擦、羊杂碎、油糕等100多家地道陕北美食。夜幕降临,街巷中弥散着美食的香气,三五成群的好友围坐在桌前大快朵颐,羊蹄的软糯、煎饼的劲道、羊杂碎的鲜香……觥筹交错间口腹之欲得到极大满足。
“好了吗?”一声清亮的催促从陕北李老二麻辣羊蹄传出,记者抬眼望去,该摊位前已是人头攒动,服务员穿梭在摊位之间,忙得不可开交。
鲜红的辣椒,青绿的花椒,橙红的辣油,无数五彩斑斓的香料,随着咕嘟咕嘟的亮泡从锅底冒出,羊蹄散发出阵阵香味,袅袅氤氲着周遭一切。“味道可美了!”市民王菲连连称赞。
说起“延安味道”,不能不提到土特产品。
路过土特产店,你总会看到店内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类用杂粮加工生产的小米锅巴、小米酥、洋芋粉条等陕北特产,并不时有人进来询问或购买。
73岁的张永梅在市区经营着一家土特产店,时常忙得不亦乐乎。“前段时间我把红枣、小米寄过去后,江苏的游客发微信问我能不能再寄一份,家里的亲戚朋友说陕北的特产特别好,想再买一些。”正在准备货品的张永梅笑着说,“常有外地游客问我,最近有什么新的产品上来吗?我就拍照微信给发过去,像麻花、红薯条、红烧豆腐干等,口味多,年轻人都喜欢吃。”
据张永梅介绍,店内的小米和红枣卖得最好,尤其旅游旺季和过节卖得最多,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1万多元。“因为我们延安的小米不仅好看、好吃,最重要的是营养价值很高,所以销量很不错。”
如果说杂粮美食让你食不过忘,那么延安苹果则令人魂牵梦绕。
“苹果寄走了,这下儿不用天天想了。”3月6日一大早,市民张阿姨就给远在成都的儿子寄去两箱苹果。张阿姨说,儿子打小爱吃延安苹果,现在在成都工作,更是天天念叨。
除了直接吃,延安苹果还有很多别样的吃法。不仅能做成酒酿苹果、小吊苹果梨汤等,还能加工成果脯、果汁、果醋等佳品,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寻味延安,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这样一颗香甜脆爽的苹果。
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在延安,这些独特的美食正以色香味的巧妙组合,在烟火气息中彰显着城市味道,生动地展现着一方水土的自然风情。
“延安味道”有故事
作家肖复兴在谈“吃食”的时候说道:“让人念念不忘的美食,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但必定是味觉的一段情结。”所谓情结,就是深藏在这些味道背后的故事。这些看似平淡的故事中蕴含着或苦或甘的情意,萦绕在舌尖,令人回味无穷。
延安小米亦是如此。
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有的领导同志从安全考虑,劝毛泽东离开延安东渡黄河,暂住山西。毛主席深情地说:“长征后,我党像小孩子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陕北问题不解决,我决不过黄河……”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参观访问了延安。午餐时,他端起米汤喝了口说:“真香啊。”并满怀深情地说:“延安的小米好啊,是延安的小米哺育了我们,哺育了革命。”
延安小米见证了大生产运动、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米加步枪”等共同浇筑了延安小米的红色基因。贺敬之享誉华夏大地的《回延安》“,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让一捧小米成为无数人心底永远的眷恋。
再看延安苹果,同样耐人寻味。世界各地许多地方出产苹果,缘何延安苹果闻名遐迩、广受好评?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村民李新安,用毛驴从河南灵宝县驮回200棵苹果树苗,建起了延安第一个苹果园。他绝对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延安苹果不仅成了“金果子”,竟然还会“飞”上浩瀚的太空。
延安曾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延安苹果产业一马当先,成为脱贫产业。2019年5月,延安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2021年6月,延安苹果跟随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首次进入太空,打破了中国航天员只能吃冻干水果的历史。之后,延安苹果又相继被送上神舟十三、十四号、天舟五号,受到中国航天员的青睐,成为引人瞩目的“网红”水果。
如今,从千家万户的餐桌,到“一带一路”的班列,甚至在逐梦九霄的苍穹,都有延安苹果的身影。可以说,关于延安苹果的故事,已经从一个个山坳坳传向全国,传向世界。
美食与故事皆不可辜负。其实,一直以来,延安很重视传统美食文化的打造。从瓦窑堡家宴的母子情深,到长征胜利宴的大会师,再到龙乡迎宾宴的金树玉叶豆腐、红色记忆宴的永放光芒……这些结合当地浓郁地方特色文化而原创的美味佳肴,不仅名字好听,而且每一道菜系背后都是一菜一故事,一菜一信天游。
不难看出,“延安味道”开始了新的探索——不再拘泥于味道本身,而是挖掘味道背后的故事,让延安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让更多“延安味道”有了“延安故事”。
“延安味道”的新挑战 “老板,再来两份擀面皮。”3月15日中午12点,市区光华路上一家20多平方米的小店内宾客如云。
小店的名字叫“唐老鸭面皮总店”,是一家有着20年历史的小吃店。店主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平日里妻子刘倩负责调制擀面皮,丈夫李海军则在一边帮忙收拾。
小店虽小,名气却大。谁也不会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如今竟在延安孵化出60多家加盟店。但有些“老延安”,宁可放着自家附近的分店不吃,也要大老远跑到总店来吃面皮。一些认识李海军夫妻的老顾客,偶尔还会向他感慨:“咋总感觉还是总店面皮的味道更正些?”
为啥?李海军夫妻俩有时也想不通。因为所有加盟店食材都是统一配送的,制作程序也都一样。
“面皮最主要调料得香,大概是因为每家店在制作油泼辣子时掌握的油温和火候不同,所以味道不同。”李海军说。
其实作为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的美食,不少延安人都会制作,但长期以来,多数小吃并没有具体的制作标准,品质和风味千差万别,就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如延安市住宿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陈建奇所说,许多传统小吃老店在延安当地开得相当成功,每天都人流不息,但就是走不出去,这不是一两家的问题,是个普遍现象。
李海军也曾尝试将店铺加盟到成都。几年前,一名来自成都的顾客品尝了他家的面皮后觉得味道鲜美,当即决定投资加盟。但开业没多久就关门了。“受技术限制,延安的擀面皮没有办法配送到成都,只能用当地米皮代替。材料换了,口感味道自然变了,所以当地人不太喜欢。”李海军无奈地耸耸肩。
在延安,像唐老鸭面皮这样的小吃店,有60多家加盟店已经可以用“规模很大”来形容了。大多店面狭小、装潢老旧、招牌简单,有的深藏于小巷,有的经营分散,还有的分旺淡两季,或工或停,经营不连续。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小吃店止步不前?
在走访我市数家传统特色小吃店后,记者发现,店内顾客群的年龄基本在35岁以上,又以中老年居多。这个年龄的消费群体,若是再配上店里20世纪的老旧装修风格、烟雾缭绕又嘈杂的就餐环境,相信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光顾。
“年轻人是当下最活跃的餐饮消费群体,而且每天都有提供各种新奇体验的时尚餐厅开业,时刻刺激着他们的味蕾和神经。如果‘延安味道’因为对品质过分自信而不改善就餐体验,那么十年、二十年之后,很可能因缺乏时代气息而走向没落。失去年轻一代就等于失去未来!”延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任永红建议说。
可见,刻板的品牌形象和守旧的营销观念,无疑是“延安味道”亟待改变的。
“延安味道”大有可为
“延安味道”何时香飘万里?
如今,走在延安的大街小巷,沙县小吃、重庆小面、兰州拉面……许多外来的美食品牌随处可见。而延安大多数美食,却还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这些外来美食品牌的成功塑造,绝非偶然。以沙县小吃为例,其一直被餐饮行业视为较为成功的地方特色小吃全国连锁运营模式。探究其背后的管理运作会发现,沙县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级单位——小吃办,专门支持沙县小吃在全国的发展。同时,沙县还成立了小吃业同业公会,为沙县小吃发展提供品牌授权、协调管理、技术培训、维权保障、金融授信等全方位服务。
沙县小吃能走向全国,“延安味道”,又应该如何转型升级呢?
“借鉴沙县小吃的经验,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小吃从业人员培训、举办小吃文化节、培育小吃示范店,在财税、金融方面给予支持,推进‘延安味道’向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提升其知名度和对外开拓的意识和能力。”任永红建议说。
让“延安味道”走出去,一直是我市餐饮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早在2021年,我市就制定了《“延安味道”系列美食品牌培育建设工作方案》。经过两年努力,现在已经认定延安红街等4条街区为“延安味道”美食街区,宝塔区沙家浜等29家餐饮店为“延安味道”经典小吃店,延安胡老大香肉夹馍等4家连锁店为“延安味道”精品连锁店,延安协园贵宾楼等17家餐饮店为“延安味道”美食旗舰店。
但如何让“延安味道”飘得更远,让它的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和提升呢?
蔡瑞虎是延安市委政研室副县级研究员。他认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是关键。我们可以主动与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对接合作,制作“延安味道”特色美食宣传片,并充分利用淘宝、京东、东方甄选等电商平合,扩大美食销售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或举办“延安味道”美食短视频大赛,邀请“延安味道”代言人、网红达人等在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让“延安味道”不断“吸粉”“出圈”。
对此,《延安工作》编辑部副主任付世伟也有着自己的建议。他说,“延安味道”品牌的建立,是延安美食历史的一种延伸,也是延安美食走向全国市场的载体。因此,应该加快制定统一规范的行业质量标准,尽快编辑完成《“延安味道”特色美食名录》,制定一批《延安特色小吃制作工艺规程》的地方标准,着力推进延安特色美食的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同时,常态化组织美食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培养适应现代餐饮业发展及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为延安美食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进一步开拓市场打牢基础。
一座有历史的城市,必然承载着它独有的味道。相信,随着延安在美食推广宣传、美食文化交流、美食研发创新、美食标准制定、美食人才培养输出等方面,深挖潜力、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延安味道”香飘全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