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晓霞 记者 刘小艳
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近年来,宝塔区乡村振兴局结合实际情况,以党建引领推动学雷锋活动不断走深走实,接续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工作,把全面小康的基础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
雷锋精神照亮乡村振兴冲锋方向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新时代应该如何把岗位学雷锋与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宝塔区乡村振兴局‘学雷锋’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了。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在嘹亮的歌声中,党员志愿者们来到河庄坪镇万庄村。万庄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525户2066人,党员78人,其中女党员12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万庄村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利用资源优势建成山地苹果产业基地;依托西农大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优势,建成食用菌绿色循环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争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建成投入使用高标准大弓棚54座,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雷锋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人敬仰和追随?雷锋精神为什么能激励一代代人传承和发扬?最核心的就是有理想、有信念。主动把自己融入国家和时代的需要,激流勇进,无私奉献。希望通过唱歌追忆、读雷锋事迹书籍等方式,教育引导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走进雷锋,了解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在万庄村党员活动广场上,宝塔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催保说。
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宝塔区乡村振兴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学雷锋活动,使在平凡岗位中践行雷锋精神蔚然成风。
万庄村村民贺世芳院子里随意堆放着化肥和农具,柴火和棍棒,窑顶上许多干枯的杂草也没有清理,整体环境卫生有些杂乱不堪。看到这种情形,志愿者们一起动手,扫的扫,搬的搬,一阵忙碌之后,贺世芳的院落和家里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看着整洁的院落,贺世芳说:“过去村里真的是脏乱差,现在要比过去强得多了,不能因为我们一家影响到全村的环境卫生,以后我要自觉带头讲卫生。”
当下,在宝塔区的农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正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发扬“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活跃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倾心交流,收集民意,听百姓声,解百姓难。
“今年住院看病报了多少?”“家里有孩子上学吗?”“学校有补助没有?”“有什么产业?”“在哪里打工?”“收入多少?”“对现阶段乡村振兴工作是否满意?”……一个个党员干部放下身段,带着感情,“沉”到群众中,与群众聊天说话拉家常,笔记本上记录着群众的一项项诉求问题。以爱心呵护群众,以真心帮助群众,用公心赢得群众。
“帮扶干部服务太好了,来了不仅给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还帮我们干活。
现在草莓长得好,价格也好,我可有信心了。”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大棚种植户薛锡飞说起帮扶干部头头是道。
雷锋精神照耀乡村振兴新战场
“雷锋有远大的理想目标,但他从未眼高手低,始终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宝塔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鲁伟在他的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
延安南泥湾,“党徽”广场。来自宝塔区乡村振兴局的党员干部正自觉向“圣地先锋”——侯秀珍学习。虽然年过七旬,但讲起雷锋精神以及南泥湾精神,侯秀珍老人依然激情澎湃,极富感染力,为志愿者们上了深刻而生动的一课。
“雷锋的故事是一个熟悉的故事,只是每听一次都还想再听一遍,再感受一次伟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宝塔区乡村振兴局党支部书记王非说。
宝塔区乡村振兴局这支干部队伍身处革命圣地延安,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更要带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岗位,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去,以创新突破的变革思维、勇毅笃行的发展决心,勇于任事、敢于担当、通力协作,打好新时代这场更艰巨的战役。
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8个,驻村工作队60支,工作队员205名,帮扶干部3015名,信息员、管理员、网格员2463名,他们以“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资金”的驻村扶贫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产业发展要求,扎实开展驻村蹲点、遍访帮扶和“学雷锋”行动。助农增收行动中,他们把产业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三业兴两业”带动潜力,引进龙头企业、联合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采取托管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举办“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会4场,发布岗位信息13902条,帮助2159名求职者实现就业。关爱行动中,针对残疾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上门开展慰问、心理疏导,累计走访200余人次。环境改善行动中,进村入户,为群众义务打扫卫生、整理杂物、改善环境卫生190余户,开展垃圾清运、森林防火宣传等活动20余场次,发放政策宣传彩页3000余份。
“当学雷锋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的旗帜在我手中迎风飘扬的时候,我倍感骄傲,我将以雷锋为榜样,为宝塔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吴文强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能够深入基层不仅是学习和提升,更是经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