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子在辉河边留影 ● 房子写作中 ●辉河风景 ■ 记者 叶四青
梭罗,海子,《瓦尔登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及其作品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祥,如今,房子带着他的《独居辉河畔》走进人们的视野。人们说,《独居辉河畔》是中国版的《瓦尔登湖》,而房子是当代的海子……
好评如潮。出版社刚刚寄来了新书《独居辉河畔》,房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像迎接新生的婴儿一样,他的内心温暖又欣喜。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房子创造的。“从朋友们的反应看,这本书写得还不错,然而,2年多大草原的独居生活带给我的可远不止于此。”房子认真而冷静地说。
十月怀胎的辛苦,缔结了母亲与孩子比天还高、比海都深的情谊。《独居辉河畔》,凝结了作者房子5至6年的心血,每一个用心敲下的文字,每一个跳跃的标点符号,都是他用心爱着的痕迹,而当智慧的思考、饱满的热情以文字的河流在辉河里轻轻荡漾,和着大草原的轻吟浅唱汇入诗的海洋,此情此景,美得实在耀眼。《独居辉河畔》,不仅深深打动房子自己,也打动了他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打动了整个延安作家圈,从朋友的热烈回应,房子知道,他爱着的书,的确值得他好好去爱。
梭罗,房子
“我骨子里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所以读到自然文学时,才会被深深吸引,总希望有一天,成为中国的梭罗,写出中国版的《瓦尔登湖》。”房子说。
房子看起来50多岁,长发披肩,有一股离经叛道、与众不同的味道,然而,眉目却和蔼亲切,眼神温暖而坚定,像极了我们的父母和长辈,虽然经历过风霜雨雪不断洗礼,却依然热爱生活、真诚友善待人接物的模样。
房子原名叫房海峰,在人杰地灵的延川乾坤湾出生并长大,黄河水滋养了他的诗性,而黄河两岸四季各有千秋、如画般美好的风景陶冶了他的审美,老乡们特有的风土人情则吸引着他不断创作突破。的确,他始于摄影的艺术创作正是从拍老乡生活的民俗纪实开始的。
有了10多年丰富的摄影创作经验,10年前,房子的摄影作品集《最后的黄土高原》出版,这是他以摄影的形式,对生养自己的黄土高原写下的所有爱恋。房子心里装着自由,一边爱着摄影,一边走南闯北看世界,不知不觉他喜欢上了自然文学和其代表作家——美国作家梭罗《瓦尔登湖》里描绘的世界。
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用18篇散文生动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向读者阐述了回归自然的主张和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风光的理念,该书成为了超验主义经典作品,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2013年,房子偶然和朋友去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一个叫坡尔德的草原村落游玩,草原深处高到腰间的绿草、静静流淌的辉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以及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着这名从黄土高原上走来的汉子。从2014年至2016年,房子每年都要来这个地方看看。
感情,因不断靠近而日益深厚。“要是我在这里住上两年多好呀!”房子心中的呼声越来越强大,他也问自己,“我要是住上两年,能写出自己的《瓦尔登湖》吗?”
房子终于下定决心要在大草原建一所房子,过自己想要的独立简单的生活,体验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世界。
海子,房子
1989年,诗人海子创作了抒情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写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亲身经历了从20世纪60至70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海子的内心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充满无限向往。在海子的诗意表述下,这所建在海边的房子,春暖花开,让无数人心生向往。
“房子背影瓦灰,乱发齐飞,像一匹静默的马,一步步走向疯狂的野花。”房子的朋友、延安画家李亮在《遁与归——序<独居辉河畔>》中写道。房子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像野马般自由的灵魂,对幸福的看法,他和海子一致。生而自由,有饭吃、有房住,感受美好风景,他觉得幸福本来就应该这样简单。
人人都会吟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渴望为心灵寻找栖息地,却少了勇气和动力。海子虽然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向往,却在两个多月后不幸卧轨自杀,他追求幸福的脚步也戛然而止了。房子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实打实地去建房子、劈柴、散步、读书、做饭,这座建在草原深处、辉河岸边的小屋,安放起了房子的幸福快乐。
2017年6月6日,经历了3天半的长途跋涉,房子到达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因当时草原上风很大,房子住到了牧民巴根那家。6月17日,房子开始建自己的小屋。他亲自参与小屋的建造过程,打地基、安装彩钢板,前后五六天时间,房子的小屋就建成了。
“想到以后我将在这里度过两年缓慢而美妙的时光,阅读、写作、关注花开花落、用柴火烧水做饭、静静地遐想思索、关照一度迷惘的内心……我已经激动不已了。我的想象让心跳剧增,但同时深受安宁的抚慰。”在《独居辉河畔》第一章《河畔小屋》中,房子写道。小屋建成后,房子暗自欣喜许久。
房子,房子
房子不是梭罗,房子也不是海子,房子就是房子。
梭罗正直独立,以了解自然为使命,不愿长期地受雇,唯独喜欢去做土地测量员,因这项工作能不断引领他去往新地方,帮助他更好研究自然界。
海子是敏感浪漫的诗人,虽然极力喊着要做幸福的人,但内心孤独苦涩,在26岁时就自杀失去了生命。
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最后一个匈奴》的作者高建群说,房子是个精神独立的人。
“喜欢别人,但不要成为别人。”房子说,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梭罗、海子不同,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和他们不同,审美趣味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就注定了自己只能是自己。
房子崇尚“物质极简,灵魂丰盈”,他不喜欢穿名牌等对外包装自己,喜欢用修行的方式丰富灵魂世界。他认为,辉河畔的独居就是一种修行,能促使自己内心成长,更加温暖坚定地爱人世间、慈悲、善良。
《独居辉河畔》不是《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句子平铺直叙、简洁、有观点,没有朦胧和抽象的气息,以至于很长时期内,人们一直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
房子没有强迫自己去创作,只是把自己交给了大草原。“原本没有抱着明确目的去写,写作就和种地一样,只有到了合适的季节,有了合适的土壤、湿度、温度,才能生长出来。”房子说。
在大草原独自生活了17个月、拍了数万张图片、充分享受了大草原的美好后,房子终于在电脑上开始敲下:
“风在漆黑的夜里发出海浪般的啸声,卷起地上的雪花,正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广阔悄悄推向庄严的冬天。
这时,我正独自在小屋里盯着空白的电脑屏幕,就像盯着一片春天的大地,试图播下几粒种子。”
种子,种在春天里,在生活的滋养下悄然发芽,茁壮成长。房子吮吸着大草原一尘不染的新鲜空气,吃着门外散发着幽幽清香的野韭菜,从辉河畔一次次悄悄走过,细数着大草原四季的动人变化,诗意的文字像泉水般汩汩流淌,33篇散文、1篇日志集像一颗颗硕大饱满的果实,一一展现。
房子喜欢摄影,《独居辉河畔》便有了精美西部影片的质感。诚如李亮评价:房子在辉河畔居住的日子里所做的每一件事,诸如建房、围篱笆、劈柴、烧火、煮饭、吸烟、喝酒、散步、采摘、漂流,乃至点蜡烛、呼吸、静坐、读书、沉思、神游等一系列人类行为都因为草原、天空、河流的加持而蒙上了特写镜头的质感。而他心眼所见、所感知的四季、朝夕、雨露、风雪、星光、云天、水岸、植物、动物、昆虫、坡尔德村落、原居民等,也同样具备了精微素描或超写实绘画般的细致动人。
房子喜欢写诗,《独居辉河畔》书中处处是诗意的美感。收到房子的赠书,延安作家李全文认真读后说,诗的语言讲述远方的故事,与真实的房子一起触摸真实的诗意。我相信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给我们的期待一个圆满的回赠。诗人的行吟还在继续,人间的万象仍因季节轮回而不可捉摸,愿房子的步伐在接近大地的时候,河流回眸,山花烂漫。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诚然,面朝辉河,也能春暖花开,也早已春暖花开。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从大草原回归了生活,房子的生活仿佛回到了从前,但似乎又和从前有所不同。他还会自己做手擀面吃,学习在抖音分享文章,学做手工面皮,像在大草原一样,对物质的需求极为简单,动手动脑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他来说,这些都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无论在大海边、辉河边,还是在延河边、黄河边,心怀慈悲与温暖,他的人生一路诗意阳光。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可以消遣,可以治愈,可以领悟,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有另外一种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铁人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获得者高安侠评价《独居辉河畔》说,每当翻开,我便知道,在世界的某个同一时刻,当我们盯着电脑绞尽脑汁撰写报告时,波光粼粼的辉河上,野鸭正在嬉戏追逐。当我们坐在会议室里腰酸背痛时,细雨过后的坡尔德草原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当我们拥堵于上下班的人潮中心急火燎时,寂静的草原上燃烧着大片的彩霞。当我们某一天感到筋疲力尽时,冰雪消融的草原上,一朵顶冰花正在悄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