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开始,我已经不学数学了。
再确切点说,可以追溯到小学四五年级。
“甲乙二人上午x时从A地步行到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xx米。中午x时,甲到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距离B地xx米处遇到乙,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一个蓄水池,如果往里边注水,x小时注满;如果往外排水,x小时放干,若同时注水和排水,几小时可以把水池注满?”
那时候,一看到诸如此类的习题,不但发怵,不但迷糊,而且排斥。心想:“谁这么无聊,一边注水一边排水呢?”
上了初中,这种发怵、迷糊与排斥,变本加厉。
那时候的数学课,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的数学书下永远压着的,是语文或者英语试卷及习题。
尽管这样,班主任老师还是待我很好,因了我的努力。
开家长会后,班主任告诉我妈:“我在上边上课,人家在下边做语文和英语。我知道她学不进去数学,就由她去。”
初中数学成绩最高的一次,是在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76分。
而语文和英语,每次考试,排名都在班级前几,英语常常位居一二。
形象思维较为发达,逻辑思维极其差劲,是我的一大特色。
点灯熬油、极度忙碌的三年初中结束。中考时,语文和英语成绩,分别为数理化成绩的四五倍。
填报志愿,听初中英语老师说:“师范有英语班,你爱学英语,就上师范吧!”
“亲其师,信其道。”当时,懵懂的我,还不知道师范是培养老师的。只因英语老师的一个建议,就糊里糊涂报了师范。
一直以为,英语班也是3+2大专制。可录取的时候,才得知英语班只有中专。为了上大专,只能报了普师班。
上了普师班,虽然有我讨厌的数理化。但令我颇为慰藉的是,配备的语文和英语老师都是精英,都是教学能手。
然后,我继续开始了点灯熬油。
师范读书第二年,学校开设了预科班,学习的是高中课程。学校把优秀的师资力量汇聚在这个年级。我的语文老师也被夺走。英语,则配备的是在我看来全校最优秀的英语老师。
于是,没上过高中的我打起了预科班的主意。
我找系主任,说我想去预科班听课。
得到系主任的默许之后,我便抄来预科班各个班级的课程表。
当本班上理科课、体育课和自习课的时候,我正在预科班的高中语文和英语课堂上,如痴如醉。
后来,我的心也越来越大。当看到比我高一级的大专班的古代文学老师的课讲得好的时候,依然翘课,跑去旁听。
忙忙碌碌,轰轰烈烈,结束了五年的师范学习。
拿到专科毕业证的三个月后,我就直接报考了函授专升本。
没过多久,我终于有机会走进延安大学的校门,坐在了半个中文系的课堂上。
函授期间,中文系老师见我学得不错,便一直说服我考研。
我也动了心思。
从此,那位老师便指导着我为考研作准备。
在一个假期的函授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开学之后,她以及中文系的有些老师会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上公共课,说到时候我可以前来旁听。
那时候我正在一所小学任教。大学开学后,白天,我带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下午六点放学,延安大学的公开课七点钟就开始。
幸亏我当时任教的学校离家近。放学后,送完路队的我赶紧回家,脱掉满是粉笔灰的工作服,换上休闲装。提着书和笔记本,带点零食,匆匆赶往延大。
那时候,父亲负责南北两条长途班车的安全工作,我自然也和开榆林班车的师傅们很熟悉。师傅告诉我,从榆林返程最晚的一趟班车,晚上九点左右路过延大,我可以直接坐到家门口。
而晚自习公开课的时间,恰巧从晚上七点上到九点。
忘不了每次上公开课,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左右,我就开始着急心慌,开始收拾东西。老师一宣布下课,我就拼命往校门外跑——只是为了赶上最后一趟返程的榆林班车。
雪花纷纷扬扬的日子,下课后的我站在马路边的路灯下,望着凄迷一片的远方,只能偶尔看到朦朦胧胧的车灯向我所在的方向靠近。有时等了四十分钟,当依然等不到常常载自己回家的熟悉的班车的时候,只希望赶紧过来一辆能载我到市中心的公交车,那样的话,我就能步行回家。
在延大进修及蹭课的一段时光,虽说没有完全学完中文系本科的全部课程,但加上之前师范读的专科及蹭的课,也八九不离十。
拿到函授本科之后,我如愿考取了学士学位证书。
这,只是一个小确幸。
令我颇有挫败感的是,随后的两次考研,最终以三分之差与读研擦肩而过。
其间的艰辛与煎熬,使我再也没有勇气与精力继续。
也许,学历与文凭之间,只差那么薄薄的一张纸。
但却永远无法敲开某些冰冷坚硬的大门。
因为,有些单位、有些领导是看文凭的,而有些单位、有些领导则看能力。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后者。
除了文凭之外,数学,误了我的一生。
事业单位招考,即便其他题答得不错,但蒙的20道数学逻辑、推理方面的题,注定成为拉分项。
跌跌撞撞进了面试,进不了前三,成了常态。
一切白搭。
当了几十年数学老师的堂哥说:“这种题型,我从你上小学时候就开始给你讲了,你咋还不会呢?”
不会是个硬的。
“身如柳絮随风飘,心似浮萍逐水流。”
毕竟,有太多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过风雨,却顾所来径,便也释怀了许多。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如此而已。当繁华落尽、曲终人散,一切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候,所有的生命终将殊途同归。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把握好这从流光中借来的一段时间,经历过自己乐意去经历的一切,便够了。
其实,社会才是真正的出卷人。不论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之时,求学之路上的最后一纸答卷也就是社会发给你的第一张试卷。不论何时,撞好自己的钟,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逐梦前行,问心无愧,足矣!
至于其他的,则交给时间、机遇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