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4日
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梁家河村:日子越来越红火,村子越来越美丽
陕西日报记者 魏伟 陈宏江
  春风送暖,黄土高原的春天正从山梁沟峁间醒来。
  深藏在山坳里的梁家河,也“动”起来了。淤地坝上、苹果树旁、温室大棚里,处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梁家河劳动生活了7年,带领村民谋发展。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峁一梁都饱含深情、常常牵挂,曾复信鼓励梁家河的乡亲们:“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勤劳朴实的梁家河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与时俱进、苦干实干,走出了致富路子,建起了美丽村子,过上了红火日子。2022年,梁家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70元。梁家河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农民挑起“金扁担”
  3月15日,记者沿着梁家河村宽阔的产业道路驱车而上,目之所及,一簇簇盛开的山桃花点缀山间,春色宜人。
  8年前的早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沿着这条盘山路,特意去看山梁高处的苹果园,嘱托大家,“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果园要实现丰产丰收,春季管理很关键。
  剪枝、清园、刮腐烂……村民王军民正干得热火朝天。精细化管理让他家果园连年大丰收。
  梁家河人用心抓苹果产业,种植面积已达981亩。果园配套滴灌系统、灭虫灯、防雹网等现代化设施,部分果园还用上了虫情测报仪和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科技助力,智慧种果,果农挑上“金扁担”。
  当年插队时,习近平问乡亲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乡们努力想了又想,期盼“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时隔多年,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增加农田面积,习近平曾带领乡亲们在梁家河修筑淤地坝。“知青淤地坝”至今仍是梁家河最肥沃的一方良田。3月16日,记者看到,在淤地坝上,村民正在忙碌地铺设排水管道、安装喷灌系统,大做高质量“文章”。
  “我们着力加强耕地保护,去年清理荒废苗木,恢复耕地210亩,粮食产量增加17.3万公斤。”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说。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梁家河人做到了。
  “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增收渠道。”2011年5月2日,习近平复信石春阳、巩保雄,尤其关心产业发展情况。
  特色产业发展成效如何?
  3月15日,记者来到梁家河村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基地,看到种植大户高虎正往农家肥里加入鸡蛋壳、碎玉米秸秆等“。这样肥料里腐殖质含量更高,有利于葡萄生长。”高虎说。
  高虎种了4年葡萄。他种的葡萄品质好,虽然40元1公斤,大家也抢着买。1座大棚去年收入3万多元。
  秘诀是啥?
  “发酵液是关键。将豆浆、啤酒、红糖水、胡萝卜粒等倒入空桶,在棚内高温发酵形成营养液,通过滴灌追施或喷施在叶面。”高虎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仅会提高葡萄含糖量,还能让单果重量增加、果实更有光泽。”
  “你咋知道这些专业知识?”记者问。高虎晃晃手机说:“全靠它,它就是我的‘老师’。”
  手机成了“新农具”。农闲时,62岁的高虎总是抱着手机看农业教学短视频,钻研葡萄种植技术。种出的葡萄受欢迎,他的心劲儿更大了,去年又种了一棚新品种葡萄。
  妻子常年患病,家门口的产业让高虎能顾得上家。他说“:大棚产业就是最好的产业。做什么就在什么上用劲儿,就要做好。”种植户贺世林深表赞同“:土地不哄人,庄稼人出劳力,没有白出的力。”
  梁家河村大棚产业方兴未艾,25座大棚“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脚踏实地的梁家河人靠着实干苦干加巧干,挑起“金扁担”,迎来幸福生活。
  “四社”焕发新生机
  40多年前,年轻的村支书习近平带领梁家河人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办起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合称“四社”),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等实际困难。
  “当年沼气是个新事物。习近平总书记敢于创新,讲究方式方法,难题一个一个解决,所有产业都办成了。如今,我们更要创新发展好‘四社’。”梁家河村第一书记惠毅德说。
  3月16日,在梁家河村宽敞明亮的窑洞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衣服,接袖、合缝、压线……一件件崭新的红色工服在灵巧的手中制作完成。
  窑洞咋能办起服装厂?
  2021年10月,为盘活缝纫社资源,梁家河村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成立延川梁家河丰源服装有限公司,年生产销售服装5万多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起缝纫社的故事,妇女们靠着缝纫手艺拿工分,还能满足村里人日常的需求。”村民吴桂平和30多名工友就近在服装厂上班,工作家庭两不误。
  缝纫社升级为服装厂,铁业社也“走”出新路子。
  在梁家河村史馆外的村道旁,铁业社吸引了不少游客。老铁匠梁玉前笑着告诉记者“:铁制农具以前是稀罕玩意儿,现在造型各异的种花工具和儿童玩具广受游客追捧。我们打制的产品也得跟上时代发展。”
  新路子咋走?借船出海!铁业社“嫁接”到好资源,将与延长石油集团、延川县创新机械制造厂等合作,批量生产石油装备等,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年红火的代销店,如今拓展为综合性加油站。
  在延延高速公路文安驿出口,梁家河村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建设的便民加油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加油机等设备已安装到位,4月底将投入运营。
  磨坊“变身”加工厂。在距离梁家河村口5公里的下驿村,记者看到,延安梁家河农产品加工项目(一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项目占地面积79亩,目前‘三通一平’工作已经完成,厂房建设即将拉开序幕。”梁家河荣民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保林告诉记者。
  依托与大企业的合作项目,梁家河村的“四社”进一步延伸发展,完善的分红机制将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四社”焕发新生机,梁家河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
   始终端平“一碗水”
  1975年10月6日,离开梁家河村的前一天,习近平对即将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在梁家河村,青年习近平做事公道正派,赢得了村民的心。
  2014年,梁家河村与周边的梁家塔、舍和沟、木瓜山三个村庄合并,梁家河行政村现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1187人,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20万元。
  “蛋糕”做大了,咋分配?一碗水要端平。
  今年1月,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梁家河村在沟口搭建57间小木屋,经营特色小吃,销售农副产品。
  咋分配?老办法,抓阄!
  “老一辈的‘土办法’,传统、朴素却又极其公平。村里的环卫、售票、安保等工作岗位,大都通过此类方式实现公平分配。”巩保雄说。
  相较而言,原梁家河村自然条件好,红色旅游发展早,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村组。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产业发展,不落下一村一户。
  梁家河村党支部带着村民,在舍和沟建大棚,在木瓜山发展养殖业,在梁家塔发展苹果产业……
  4个自然村都有产业,特色各不相同,前景同样广阔。
  2021年秋季一场罕见的大暴雨,梁家塔局部受灾,硷畔垮塌、道路损毁、山体滑坡……现实给梁家河村敲响警钟:偏远村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一碗水”端平任重道远。
  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厚此薄彼。
  村子的变化,61岁的梁家塔村民吕爱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村道旁建起了高大的护坡,通往果园的产业道路也硬化拓宽了,房前屋后的硷畔重新整修了,围筑起一块块小菜园。”吕爱成笑着说,关键是家家户户用上了环保厕所,干净又卫生。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梁家河村建设项目向薄弱村组倾斜,各村组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有了质的提升。
  “要为人民做实事!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38岁的惠毅德时常感受到“穿越时空的力量”激励着自己前行,激励着梁家河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当年习近平带领社员打出来的知青井,依然造福着梁家河的乡亲们。
  吃水不忘挖井人,乡亲们念着习近平的好,也不忘把他的嘱托化为实际行动,齐心协力建设好村子。
  “如今,我们梁家河人干劲满满,日子越来越红火,村子越来越美丽,产业越来越兴旺。总书记知道了肯定很高兴。”梁家河村老支书石春阳笑着说,“盼着总书记再回梁家河,看看如今的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