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4日
苹果产业,让云岩跑出发展“加速度”
通讯员 马永斌
  已至春季,陕北大地乍暖还寒,宜川县云岩镇下北赤村的果园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10多台铲车在地里来回穿梭,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村里的果园老化,政府帮我们平整土地重新建园,这次建的都是矮化密植果园,每亩地还有1万元的贴息贷款,水也引到了地头。”下北赤村果农李社荣高兴地说。
  在下北赤村,有51户果农更新老旧果园530多亩,这样的场景只是大力推动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云岩镇苹果总面积10.7万亩,90%的群众依靠苹果增收,90%的收入依靠苹果支撑。历经30年发展,该镇不少果园面临果园老化、苹果品种不优、劳力不足、种植管理技术跟不上等突出问题,果园规模经营难、现代机械操作难、果品市场竞争难,成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拦路虎”“绊脚石”。2022年,宜川县推进苹果新优品种改良政策,云岩镇改良果园4500亩,建起3个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其中一个示范园被定为飞天苹果基地,跟随宇航员上了太空。
  目前,云岩镇的土地改革模式激发了新一轮苹果产业革命“新浪潮”,堡定、永宁、曲洲、辛户、北赤等村加快推广,已连片平整老果园5000余亩,成为宜川县最大的矮化密植种植区。
   果园面积“小块变大块”
  2022年,下北赤的邻村建起了矮化密植示范园,看着“别人家的果园”茁壮成长,下北赤村的果农心动了。在该村的群众会上,有31户果农报名改良果园,第一周有260亩老旧果园被挖掉,目前已达到530亩。
  “这次不仅仅是建一片果园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土地零散化治理、农村殡葬改革、果园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云岩镇主任科员马彦国说。
  针对群众对推出的“一亩一田按棵分”“果园迁坟”“托管服务”等改革举措的抵触情绪,镇党委、政府组织党员干部上门入户宣讲政策,通过算账对比打消果农疑虑。同时,多次组织果农赴山东、千阳、洛川等地考察学习,营造了自愿改、主动改的良好氛围。
  “原来的果园都是一家一小块,高低不平,两块地落差最高能达到2米,不注意的话,人都能掉下去,更提不上机械化操作了。我们通过治理打破了地界之分,达到了化零为整的效果。”云岩镇武装部部长贺亮说。
  该镇突出老园改造,打破地界之分,连片统一平整,并以每座2000元的标准给予迁坟补贴,教育引导群众选择荒山荒坡等闲置地块迁坟安葬,积极整合产业路,打通了果园机械化的“堵点”,以此扫除规模化管理的障碍,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下北赤村共迁坟34座、平整地界108条、整合产业路13条,原本406亩的果园增加到501亩,净增耕地面积95亩。按密植果园每亩110棵果树计算,95亩可增加果树10450棵。丰产期按每棵果树200元计算,年可增收209万元。
   土地产权“亩数变棵数”
  “原来我有3处果园,干活的时候,我经常是这里跑一下、那里跑一下,卖苹果的时候还得到处转运。现在只要在一块地里就行了,省事多了。”果农崔勇勇说。
  按照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的思路,云岩镇的矮化密植果园建起来后没有了地界限制,便于机械化操作,减轻了群众劳动强度。
  下北赤村统一按照责任田面积按棵分配,保证果农权益不受影响。同时,对增加的果树棵数,由村集体按照每棵每年10元的标准一次性承包到户,不仅解决了地界纠纷,也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到了出路。
  下北赤村净增加的95亩10450株果树,按照每年每株10元标准承包,村集体年可增收10万元。
  管理成本“上浮变下降”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但习惯了自己干的果农对于花钱请人干活还是有些抵触。
  100亩果园单家单户人工喷药每次需2550元,无人机每次喷药需5个小时需1000元;100亩地人工每次施肥需资金1.5万元,利用大型机械统一施肥大约3000元……在一笔一笔细账面前,果农慢慢都信服了。
  下北赤村与陕西华圣果业签订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协议,集无人机喷药、机械化施肥、智慧果园系统、物资统购、技术统管、劳力统招、果品统销等于一体,有力解决单家单户干不好、管不好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果品质效。
  据了解,云岩镇以村为单位组建集体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大型果品交易市场+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一村一个价,抱团闯市场,最大限度提升果品竞争力,实现群众、集体“双增收”。目前,该镇已和各大果业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同时,镇上全力做好果品储藏冷运、防灾体系、灌溉设施、产业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构筑果业发展“新高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