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联动,一次办结,让原本资源分散、信息闭塞的社会救助变得更便捷、精准、高效,打通了社会救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宜川县以“大民政”工作思路,创新建立“融救助”社会救助模式,统筹了全县17个部门、48个救助项目,运行以来惠及群众1.04万户2.21万人,让困难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统筹17个部门、48个救助项目,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服务新模式
有些救助项目的资金和名额有限,那些还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怎么办?
群众对救助政策不清楚,各单位之间信息不互通,导致有群众重复被救助,有群众却被遗漏掉,如何破解难题?
除了资金上的救助,很多残疾人士、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众还需要更多生活上的照料,该向哪里求助……
社会救助是民生底线,也是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兜底保障。2022年3月,宜川县结合社会救助工作实际,提出“大民政”工作思路,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创新成立民政系统党委,将具有社会救助职能的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7个部门单位党支部纳入民政系统党委,组建宜川县融救助中心,统筹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方式融合救助,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新模式。
去年6月,宜川县融救助中心正式挂牌运行,统筹了有社会救助职能的17个部门单位48个救助项目,受理大厅分设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司法6个救助服务窗口,按照“应办尽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救助工作集中受理。
困难群众提出申请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救助的具体类型、困难程度以及项目资金用途,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宜川县融救助中心核准救助对象,审定救助项目,分类别、多层次实施救助,把各项救助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对政策救助惠及不到的困难群体,引入社会力量及时参与救助,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有保障。
实现一门受理、联合办理,让社会救助更加便捷高效
54岁的郭志重患病多年,对“融救助”社会救助新模式赞不绝口。“以往只知道有困难了可以找民政局求助,现在这个‘融救助’非常好,只要提出申请,工作人员就会竭尽全力帮我们,省了我们到处去跑。”郭志重感慨地说。
郭志重是宜川县丹州街道办高湾村村民,2016年罹患肾肿瘤,手术后又转移成肺癌,一直需要服用靶向药来治疗,长期看病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去年8月初,他来到宜川县融救助中心求助,经多部门综合研判,最终申请到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以及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共计8315.95元。有了民政的低保和各种救助,一年本该7万余元的治疗费,他个人仅需支付2.6万余元,极大减轻了一家人的经济负担。
宜川县低保办主任呼东安介绍:“以前各部门单位都是各自分头实施救助工作,困难群众因对救助政策不清楚,往往需要到多个部门单位咨询、申请,而融救助中心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多部门联动,一次办结,使社会救助事项更加便捷、精准、透明、高效。”。
“融救助”模式打破了过去部门之间“背对背”的难题,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高效。在此基础上,宜川县融救助中心还研发运行了宜川县融救助信息平台,搭建起跨部门、多层次、能共享的救助信息平台,并提供手机自助申请入口,困难群众随时随地就可通过手机和网络申请求助,足不出户就可了解政策、申请救助、关注进度、查询结果,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自融救助信息平台运行以来,宜川县融救助中心已累计召开综合研判会15次,实施救助项目105批次,综合研判资金5636.81万元,惠及群众1.04万户2.21万人。其中,享受2项救助政策的2122人、人均3500元;3项政策的702人、人均5800元;4项政策以上的34人、人均7100元。
“三保两有”、精准救助,让困境儿童有了幸福新家园
关爱、救助特殊儿童是宜川县“大民政”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宜川县以事实孤儿、服刑人员子女、留守儿童三类困境儿童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摸底、入户访查、综合研判,确定122名困境儿童为救助对象,按照“三保两有”标准(保基本生活、保身心健康、保就学送教,有监护人、有亲情关爱),纳入融救助中心,联合实施精准救助,建立“支部线状包联、党员点对点帮扶”机制,为特殊儿童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22名事实孤儿、服刑人员子女、留守儿童落实救助政策12项,其中给48名生活困难儿童发放救助资金32.2万元,人均6700元。
10岁的晓晓(化名)就是其中的受助儿童之一。晓晓属于智力二级残疾,父亲为服刑人员,母亲在他刚出生不久便离家出走,一直杳无音信。他被委托暂住在亲戚家,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陪护照料,就医、康复等费用使他的生活困难重重。
宜川县融救助中心了解到晓晓的特殊情况后,按照应办尽办、应享尽享的原则,将晓晓纳入实事无人抚养救助范围,每个月发放700元基本生活保障费用。政协委员、宜川县祥瑞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瑞涛还给予了5000元的生活救助。
物质上有了保障之后,很多特殊儿童还面临着学习困境。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宜川县融救助中心联合多部门创新救助方式,组织6家社会组织免费为25名困境儿童提供“天使学位”,困境儿童可以根据爱好自主选择武术、书法、舞蹈、青少年足球等方面学习培训,让困境儿童能够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呼东安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通力协作,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宜川融救助工作不断上台阶、强服务,全力打通社会救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