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育才学校:
祭先烈 壮志气
清明节到了,延安育才学校一群少年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延安“四·八”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当天,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鲜艳的队旗,满怀对革命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穿过郁郁葱葱的松柏,来到“四·八”烈士陵园,举行“追思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出队旗,唱队歌,少先队员行队礼。墓碑前,队员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耳畔,仿佛还回荡着激烈的枪声;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硝烟。
少先队员代表姚嘉懿在发言中号召全体同学: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继承先辈遗志,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随后,队员们高举右拳,庄严宣誓:“我们是21世纪的少年,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要继承先烈光荣传统……”
育才教育集团校长贾海娃在讲话中叮嘱孩子们:作为红军小学的少年儿童,我们一定要“长怀报国之志,长思肩上之责,长怀感恩之心”,自觉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树立远大抱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脊梁。
活动最后,队员们以班级为单位瞻仰烈士墓,敬献了小白花。(记者 樊江江)
新区第一小学:
捏面花 知传统
花馍是中国北方民间礼仪活动时用的“礼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一年四季紧随节令变化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器具等,均造型别致,巧夺天工。捏花馍也是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领略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4月4日,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开展了“清明节捏花馍”实践活动。
“一揉,二擀,三捏……大家看这个花馍多漂亮。”午饭后,五年级(7)班的教室里一片热闹,同学们一边看着教室前的大屏幕上班主任高志华老师准备的捏花馍视频,一边等着面团醒发。
各种捏花馍需要的工具准备齐全,同学们最期待的捏花馍环节终于开始了!薛泽凯奶奶、郭毅博妈妈和高老师、梅老师一起,给同学们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以及花馍的制作流程。
随后,参与活动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纷纷大显身手,大家用梳子、勺子、剪刀等极其简单的工具,采用切、扎、捏等手法,捏出了老虎、燕子、小兔、蛇、蝴蝶、毛毛虫、金鱼、刺猬等各种动物昆虫,还有苹果、桃子、花朵、树木等水果植物,大家在捏好形状的基础上做好细节点缀搭配,面团在孩子们的手里瞬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宝贝。
“我昨天就想好要做一个金箍棒,这可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英雄的武器。”
“我这霸王花才是最好看的。”
“看我们小组的狮子、老虎,多酷呀!我们中国的花馍是独一无二的。”
“老师老师,你看我做的花馍漂亮不漂亮?”
“这是我跟着阿姨现学的造型,可好看了!”
“这个色彩搭配不错!“”这个造型很特别呀!“”你们的想法都特别棒,看来都是动了脑筋的。”……同学们拿着自己的作品把高老师团团围住,高老师一一为孩子们点评。
“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传统手艺得到传承,也让孩子们找到了熟悉的清明味道。通过体验传统清明文化,让我们大家真正融入清明活动中。”高志华老师说,这样健康、快乐、向上的传统活动也让孩子们能够真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据了解,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自学校成立以来,在各个传统节日期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发挥中小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在广大师生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记者 谷嫦瑜)
宝塔区柳林小学:
赛厨艺 学劳动
窗外寒风阵阵,柳林小学教室内却热闹非凡,4月4日,这里正在举办清明节捏面花活动暨第一届“色、香、味俱全,情、景、意交融”厨艺大赛。
在陕北,清明节有捏“面花”的传统习俗。柳林小学厨艺大赛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过清明·知传统·捏面花”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教室里班主任先给孩子们讲解清明的由来及习俗演变,随后,由家长志愿者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同学们开始大展身手,平淡无奇的面团在孩子们手中经过捏、搓、揉、掀、点、切、剪等工序,天马行空地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造型。食堂的叔叔阿姨们不辞辛苦,把孩子们的杰作及时变为美味!
听过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课,看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板书,欣赏过老师优美动人的表演……可你一定没见过老师的厨艺吧!本次厨艺大赛上,老师们秒变厨师,尽情展现自己“上得课堂、下得厨房”的风采。凉菜比拼环节,只见“厨师们”展示出完美的刀工,精雕细琢,即便是普通的黄瓜、胡萝卜在他们的手下也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花朵”,秀色可餐,各具特色。
学生们的水果拼盘也是奇思妙“拼”,“果”然精彩。各种水果在孩子们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下,被改造成片、丁、丝、块等各种形状,摇身一变,一盘盘独具匠心、新颖别致的水果拼盘就完成了,好似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从口味营养价值的搭配,到水果色泽形状的选择,不难看出孩子们确实下了不小的功夫。
比赛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厨神”们各显身手、亮出绝招。一种种普通的食材在他们的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盘盘精美的菜肴在大厨们的手下渐渐呈现,用最新鲜、最绿色的食材,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用心用情,用爱与温暖,做出幸福的味道。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刀一勺尽显精益求精。食物中的酸甜苦辣咸,蕴含着人生百味,学校秉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对劳动教育的要求,结合家校共育原则,借清明之机,开展这一场捏面花暨厨艺大赛,也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传统,体验劳动的价值。(记者 樊江江 通讯员 韩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