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城市对老旧街区进行改造,提升了街区颜值,保留了老街记忆,便利了居民生活,打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老旧街区改造,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一些老旧街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基础功能已跟不上当下的需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升级改造,首先要补上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水电气热信”等管网更新、老楼加装电梯、新建停车场、规范消防通道以及增设休闲健身场所、文化娱乐空间等,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是解决民生难题,也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韧性。
改善“硬设施”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提升街区的“软环境”。随着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张发展向内涵提升发展转变,城市更新既要注重“面子”,也要兼顾“里子”。对老旧街区进行改造升级前,应做好入户调查、收集居民意见,发掘群众“看不见的需求”;改造完之后还应做好运营管理,实现精细管理、长效管理。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上的阳光翠庭商业街,在整治时就对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进行双提升,除了路面、墙面、店铺招牌等的改进,还专门用爬藤类植物打造立体绿化景观。如今,这条小街上各色弄堂美食汇聚、“网红”小店纷纷入驻,还有影视剧组前来取景,居民、商户的幸福感都很高。有的老旧街区既有商业区,也有住宅区,应确保二者互不打扰、相互促进,让街坊邻居、游人过客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生活带来的红利。
老旧街区改造,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能“一键复制”“千街一面”。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风格气质,在一个城市里,不同区域也会承担不同功能,因此,不能将所有街区改造成一个样。在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老旧街区的改造尤其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例如,山东省青岛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时,既尊重原本的历史风貌,也引入博物馆、咖啡店、书房等新业态,让一度沉寂的百年老街再次焕发活力;重庆市渝中区的戴家巷是老重庆城墙遗址所在,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悬壁步道、核心区业态提升等工程,戴家巷留住了人们记忆中的乡愁,既有烟火气,也增添了时尚范。
老旧街区改造,有利于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畅通国内大循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群众在城市生活将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