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左)与村民聊天 记者 任琦
四月的黄土高原,天气渐渐暖了起来。夜色下,宜川县壶口镇坪佐行政村的几个孩童在路灯下嬉闹,笑声格外响亮。
“这多亏了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有了他,村上的主干道、活动场所才有了这么多的路灯。”村党支部副书记贺江北说。
坪佐行政村位于宜川县城东35公里处,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202户497口人,其中重点监测的“三类户”有13户34人,是全县监测对象最多的村。
2021年8月19日,宜川县住建局干部高春被单位委派到坪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此前,他已有3年驻村扶贫工作经验,这次接受组织的信任和重托,重新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1 建强“一心为民”基层组织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高春到村的第一天就在大队部打扫出一间房子,为长期驻村做好准备。
面对坪佐村基层党建薄弱、缺乏带头人的问题,他与村“两委”班子交流、探讨村子发展现状,组织带领村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作标杆、树榜样,带领村民走出一条适合村情的致富路。
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和党组织生活会,并按组织要求,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通过他的培养,又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
“目前,我们已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各个部门召开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会6次,不仅提升了自身素质,积极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高春说。
同时,高春还积极对接宜川县人社局等部门,联系务工信息,组织在村人员利用农忙时节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 打造“强村富民”特色产业
坪佐村主导产业是苹果和酥梨种植,挂果园面积567亩,林地2800亩。
但是,由于气候和地域原因,苹果产量低,商品率不高,价钱卖不上去。加之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果园管理粗放,村民发展产业信心不足,很多人抱着“靠天吃饭”的心态。
高春上任后,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话生产,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确立工作思路。
“最重要的是树立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高春说。为此,高春和工作队员一道入户宣传政策、致富典型,改变过去“等、靠”思想,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2022年,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搭建果园防雹网100亩,建设新优品种果园135亩,利用闲置土地栽种酸枣20亩,保障了村民经济收入。
“2023年,我们将继续搭建防雹网100亩,逐渐淘汰老龄、低产园,让主导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收入的稳定来源。”高春说。
3 争做“群众满意”驻村干部
针对村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高春借力乡村振兴的优惠政策,利用帮扶单位的优势资源,积极奔走,争取项目落实,夯实振兴基础,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和村基础设施,力争早日建成美丽村庄。
村小学院舍已有20年历史,年久失修。为此,高春与村党支部书记协商,积极向宜川县文旅局申请维修项目,计划利用村小学院舍打造村文化活动实践中心。
经过高春多次协商沟通,维修项目顺利争取,搭建了300平方米的彩钢屋顶,粉白处理10间活动室,配置打印机、办公电脑等设备,提升了文明活动实践中心的硬件水平。
针对村巷道硬化不足的问题,高春及时向派出单位领导汇报,对全村共计650米的巷道进行硬化,实现了到户硬化路的全覆盖。
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奖补政策,对接宜川县综采中心,争取路灯60盏,实现对村主干道路和主要活动场所的照明全覆盖。
另外,高春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每年的中秋节,他都自掏腰包3000元,对13户重点监测对象送上慰问品。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困难无处不在。2022年11月14日,在镇上开完例会去村里的路上,与对面疾驰而来的三轮车迎面相撞,幸运的是人没事,但是车子严重受损。
“没有哪件工作会是一帆风顺,但是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我会一往无前,用汗水浇灌乡土,用真情帮扶农民。”高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