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b/20230414/mhtml/2961cacfa0aa51253f82da47fd1e8f17_img_535_1137_170_96.png)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伴随着悠扬婉转的歌声,我们来到这片值得国人永远回忆的充满神奇与希望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
看啊,同学们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在老师的带领下满怀激情与崇敬,他们有着共同的心愿——瞻仰革命历史,牢记英雄故事,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解开书本上没有的谜题。
进入革命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浮雕,将士们向前冲锋的姿态,歇斯底里的呐喊,仿佛吼出南泥湾军民的英勇与勤奋,吼出党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与决心,吼出人民的希望与祖国的未来。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同志对南泥湾的题词,熠熠生辉的大字,将同学们带入那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359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是民族解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拯救人民于水火中的精神源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观完毕,我们来到户外“大生产”,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不禁感慨,南泥湾军民凭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把曾经的“烂摊摊”改造成“陕北好江南”的毅力与决心。
沃夫纳格说过,艰苦劳动的果实,是所有欢乐中最甜美的。起先,同学们都对下地劳动感到新鲜,纷纷抢着拿起锄头和铲子,“我来,我来。”“你先去推磨,我来翻地。”……不一会儿,同学们便大汗淋漓。这时,我们才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辛苦。
躬耕田畴,云水知遇。新月升起,荷锄归去。劳动虽苦,但苦中带甜,这种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是平时学习生活中不曾感受到的,这次劳动给我带来深刻的体会。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会还是不会,你都要有勇气去面对它,尝试一下。做了,你是困难的领导;不做,你是困难的俘虏。而我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黄昏日落,瘦削的枝头挂着一轮红日,染红了西边的云彩,像是永恒燃烧放光的南泥湾精神,照在研学归来同学们的身上,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相信我们也将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宝塔区第四中学教师 刘赛莉 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