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贺秋平
从吹响绿色冲锋号,到绿意涌动黄土地,延安用24年时间,再造了一个秀美山川。
如何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林长制,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用心守护绿水青山,创下连续22年无大的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2001-2021年7次蝉联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单位的佳绩。
扫码进山,文明祭祀,全面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阳春时节,黄龙山林区绿意涌动,满眼苍翠。
“上山祭祖请先扫码登记,注意不要用火,请文明绿色祭祀。”近日,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石堡国有生态实验林场的管护员曹茂林一边提醒上山群众扫“防火码”登记,一边发放柏树苗。
春季回暖,天干物燥,眼下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曹茂林每日早出晚归,加强日常巡护,不敢有一丁点儿马虎。当管护员30多年了,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曹茂林守护着家乡的森林越来越茂盛,绿色版图越扩越大。
献花、扫墓、植树……当地居民康天林和家人一起祭祖,扫墓结束后将一棵柏树幼苗栽植在祖坟周边。“我觉得文明祭祀非常好,既用花篮、水果等表达了对亲人的哀思,也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康天林说。
“您已进入高火险区,请勿携带火种,文明祭祖,禁止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每当有车辆或者人员经过林区各个路口,路旁的语音提示杆就会响起。“这对于进山人员来说,既是宣传教育,也是警示提醒。”石堡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场长刘顺德说。
在林场办公区,一张责任区区划图和森林管护区域图,清晰地勾勒出20111公顷管辖区域1293座坟头的管护责任。
“绿色显示的是防火通道,红色显示的是坟头分布,将所有的信息全部汇集在一起,制作成一张图挂图作战,一旦因上坟引起火灾,便于第一时间对火灾进行综合研判、快速反应、科学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刘顺德介绍道。
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辖区总面积291.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27.83万立方米,是陕西五大林区之一,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资源丰富,属全省重点森林防护区。“从多年经验总结来看,99%的森林草原火灾是人为因素引发,其中祭祀用火隐患最为突出。”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防火科科长王锋道出了以往森林草原防火的难点。
为此,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创新推出防火“四个一”做法,即建立“一坟一卡”“一区一档”“一站一薄”“一场一图”,对坟头墓地实行精准监管,有效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辖区实现了连续65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如今,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四个一”创新方法在全市得到推广应用。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清明上山祭祖的时候千万不能使用明火,容易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该镇干部张卫东正在走村入户宣传森林防火,并将印有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的小案板、地垫等一一送到群众手中。
村口的小广播、车载大喇叭循环播放着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声音在小小的村庄里回荡。
店头镇地处子午岭林区,境内森林资源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但日常管护压力也大。“我们这里厂矿企业多,流动人口多,运输车辆多,要守好家门口的这片森林实属不易。”店头镇镇长王龙坦言。
近年来,店头镇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镇设有乡镇级林长2名,分别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16个包村领导担任乡镇级副林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林长,56个村民小组长担任村级副林长,还有67名专职护林员,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网格化管理,层层夯实责任。
“有了林长制这个总抓手,我们就能够统筹各类资源,集中力量落实工作。”王龙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种田后的秸秆处理耗时耗力,为图省事点火焚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后来,镇上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委托给当地两家农民合作社进行机械化处理,既解决了村民的难题,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自林长制全面推行以来,我市“四级林长”实行包县、包乡、包村、包场、包站、包林区“六包”责任体系,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人、到岗、到山头地块,强化宣传教育,严格火源管控,开展隐患排查,夯实基层基础,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目前,“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共设立“四级”林长6892名,选聘生态护林员3372人,实现了4457.37万亩生态空间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山川披绿,林海生金,全民守绿护绿意识蔚然成风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近年来,延安市林业局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定《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工作方案》,以“森林防火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3·12植树节”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理念,广泛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让森林草原防火意识深入人心。
在市民李晓磊的记忆中,过去,延安一到冬春季就黄沙漫天,沙子吹到人脸上生疼。“如今,‘圣地蓝’已经成为常态,到了夏天满眼郁郁葱葱,每个人都享受到了保护生态带来的好处。”李晓磊表示,今后会和家人进一步提高森林草原防火意识,共同守护好延安的良好生态环境。
“森林草原防火这项工作,宣传教育很关键。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标语挂起来、喇叭响起来、警车跑起来、人员动起来,让防火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农户、进企业、进学校、进景区,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思柏说。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核心区,曾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延安人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生态、发展生态、巩固生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美誉。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如今的延安,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荫如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再不是过去的旧模样,是青山依依、绿水环绕的美丽家园。
“近年来,我市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总体平稳,防火工作重视程度高、宣传效果好、火源管控严、隐患排查细、责任夯得实、重点人群管控严,取得了一定成效。”王思柏表示,下一步,延安市林业局将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探索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坚决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防线,为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