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5日
读好延安革命旧址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记者 王垠山 郑鹏
  延安是一块红色沃土。宝塔山、杨家岭、枣园……不仅铭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更积淀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五一”假期,延安革命旧址游人如织,大家聆听革命故事、探寻红色历史,汲取新征程的奋进力量。许多游客纷纷留言: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所有人都应该来学习。
  把延安精神传承好
  5月1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内游人如织,讲解员们面带微笑,以丰富的讲解形式,带领游客感悟革命历史。
  河北游客张壮壮说,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今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来延安参观学习感触颇深,更加坚定了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的信心。
  今年“五一”假期,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210%,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73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奋进,发挥着博物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等基本功能,在宣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在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茆梅芳说,为了把延安精神传承好,把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宣传好,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内蒙古、江苏等地举办了延安精神的专题展览;联合中共一大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举办了《初心永驻使命相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联展》;编辑出版了《革命文物 红色故事 延安·延安》一书,收录了馆藏的100件重要文物;在洛川县老庙镇办起了首个乡镇级的延安精神的专题展览馆,并先后赴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及解放军军营进行了延安精神宣讲。
  保护好革命旧址
  5月2日,上海游客张华参观完杨家岭革命旧址后激动地说:“在延安的革命旧址,了解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历史,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延安。”
  在延安,像杨家岭这样的革命旧址共有445处,它们承载着党的光荣历史,是激发干部群众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保护好这些旧址,刻不容缓。
  近年来,延安坚持保护第一,实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推进鲁艺、西北局等片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整体展示。107处市保以上革命旧址得到维修保护,最大程度呈现革命旧址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延安鲁艺旧址东西山维修保护工程、西北局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程荣获“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2020年9月,延安成功入选首批唯一的革命文物类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延安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美丽延安。
   让“这本书”常读常新
  山西游客张龙在“五一”期间在延安买了一本《革命文物 红色故事 延安·延安》,这本书收录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100件馆藏文物的故事。每个文物故事都附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讲解员讲解文物故事的视频便会弹出。张龙高兴地说,有了这本书,便相当于有了“专职讲解员”。
  围绕如何让革命旧址这本书常读常新,延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延安编辑出版了《图说延安十三年》《红色记忆——走进延安革命纪念地》等系列丛书36部19万余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办、国办“两个意见”精神,延安革命纪念馆于2018年启动了基本陈列改造方案编纂工作,我市于2021年1月15日正式启动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第10次基本陈列提升改造。
  在中省市各级共同努力下,《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延安革命纪念馆也推出了云端数字展览馆。截至今年3月,数字展馆的“云上”浏览量已经超过4800万次。
  延安拍摄的《延安·延安》百集短视频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鲁艺故事我来讲》33集短视频,陆续在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在线观看人数均突破1000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
  除了努力运用好革命文物外,延安还持续深化延安时期党的历史和延安精神研究。承办组织召开“纪念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80周年座谈会”“铭记百年党史弘扬延安精神研讨会”和“陕北三战三捷座谈会”等高规格专题研讨会,不断挖掘革命旧址、文物背后的红色内涵。
  读延安革命旧址这本书,重温伟大历史,我们的理想信念才会更坚定,只有让延安革命旧址这本书常读常新,我们才能感悟到宝塔光辉映照的信仰伟力,才能以史为鉴、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