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0日
看作风
田间地头 来了好帮手
通讯员 窦可军 记者杜音樵
    ◀ 技术指导
    ▼籽种专项检查
  在黄龙广袤的田野上,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机械声隆隆作响,农机手驾驶着播种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翻涌起一股泥土的芳香。
  在崾崄乡太地塬村屈家塬组的苹果园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果农们忙碌于田间地头,旋耕松土、测量打洞、配合栽植,整套流程在阳光的映照下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耕作美景图。
  据了解,崾崄乡坚持把苹果产业发展放在乡村振兴的首位,积极实施苹果产业改良培优提质增效工作,着力改变传统苹果产业种植模式,在推广矮砧密植园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效益好、能增收、可致富的新型种植模式。屈家塬果农此次共计划种植3800株果树苗,栽植的苗木品种多为响富和芽苗秦脆。
  “这些之前都是老树了,树体、品种的老化会导致效益持续降低,还不如挖了建新园。”屈家塬组村民小组长杨书军说,“乡政府带我们先后去往宝鸡千阳、杨凌、铜川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一定转变,对发展新型苹果种植模式很有信心。”
  农民干劲来自对政策的知晓度。界头庙镇、村两级干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惠农政策,让群众及时、全面了解农业发展政策,把粮食生产县级奖补、镇级叠加政策传递到田间地头,充分调动群众耕作生产积极性,着力营造“农民有实惠、农业有奔头”的浓厚耕作生产氛围。
  为满足耕作生产需求,界头庙镇在稳定玉米播种面积,改造提升苹果和核桃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围绕肉牛养殖、连翘栽植、樱桃和圣女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镇党委、政府邀请县上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为耕作生产保驾护航。
  “今天学了好多技术,都是现在耕作管理需要的。”这是三岔镇梁家山村村民祝令增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后发出的感慨。
  近期,在三岔镇梁家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县就业服务中心举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来自洛川的高级农艺师王晓东讲授果园高效管理技术,80多名果农齐聚一堂,学技术、记细节,听得聚精会神。
  三岔镇联合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老区建设促进会,根据农民需要,实行“点单式”教学,采取理论+时间的方式,用生动的语言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就果园高效管理、玉米高产技术、短视频制作运营等内容向参培学员进行了详细阐述。
  为了引导群众科学使用农资产品,确保群众用上放心种子、化肥和农药,三岔镇政府搭建农资购销平台,举办大型农资展销会,邀请数十家农资公司为当地产业大户和群众现场介绍农资产品,为大家提供品牌质量有保障、价格低廉的化肥、籽种和农药。镇上联合市场监管所对农资店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同时,积极协调农资店调配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农资,提前准备充分农资,满足农耕生产需求,保障耕作农资供应。
  为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三岔镇还邀请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进村,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进行了年度检审验,帮助调试和检修机具,确保农机满负荷投入春耕,保证耕作农机需求。
  “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磨刀不误砍柴工”。崾崄乡、界头庙镇、三岔镇的一系列举措,在乡村振兴和农耕生产上,跑出了“加速度”,下好了“先手棋”,也正是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具体写照。
  在黄龙县的村村落落、沃野田间,有勤劳的村民,也有马不停蹄奔走的乡镇干部、第一书记、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出楼门、进农门,活跃在田间地头,正在用智慧,用不知疲倦的脚步,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践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递交着一份优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