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2日
我的心为你牵挂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初二(1)班 冯汀
  生长在延安这片热土,我无时无刻不为之自豪,为其骄傲。延安是老区,是革命圣地。在这里流淌着不息的延河水,矗立着巍峨的宝塔山。自小在这里长大,却不敢想象明明只是我脚下的一片土地,与我如此紧密联系的小城,却有着如此伟大的历史,如此令人为之向往的魅力。
  记得在历史书上看过,曾经的延安,吸引着千千万万的青年从全国各地赶来,在宝塔山的指引下继续着红色文化的传承,革命的历史也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每每想至此,心中总止不住泛起波澜,就在这同一片土地上,就在这几十年前,一群热血的青年也曾踏足过我生活的地方。也许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可每当我再次踏进革命旧址,看着场馆里对于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介绍,总要用手抚着墙,仿佛这样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澎湃与热情。时间总要流逝,时代总要更替,可这片永恒的土地却永远是历史变迁、时代进步的见证者。
  当我在网上浏览到延安舰的信息时,心中又惊又喜。打开介绍她的网页,细细地读起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延安舰”,多么响亮的名字啊!我一字一顿地读了出来。“中国海军055型导弹驱逐舰”,虽然从未见过她,可内心却油然而生一种亲切,一种单从名字就可以感知到的血液中流淌的联系,像是孩子为母亲而骄傲一般。不懂专业的讲解,仅反复地听着视频里AI合成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介绍,而我却从没有感情的语调中听出了它在淡漠声音下对于祖国发展的感慨,听出了字里行间对于延安舰的赞美。
  听罢,又返回介绍的页面,看到了舰徽。在很遥远的地方看到了家乡的元素,让我如何能不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心脏的搏动,似乎与远在南海的延安舰共同跳动。每一次的跳动都极为热烈,让我清晰感知。看到如此熟悉的散发着光芒的宝塔,像是舰艇在海上的灯塔。而延安舰,就像在宝塔的指引下找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宝塔山上点缀着几个拱形的窑洞,那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身为黄土高原的孩子,我可以十分自豪地向他人介绍窑洞。它的巧妙之处在于窑洞里冬暖夏凉,深受外地游客赞叹。延安舰在延河大桥上,她仿佛也是一座向世界介绍延安的桥梁。的确,在文章的介绍里,延安舰摆满了有关延安的纪念品,俨然是一座移动的延安纪念馆。桥下的拱形被划成了地球的经纬网,似在说明我们正在坚定地走向世界。在舰艇上方,宝塔右侧的几架直升机,它们更是我国领空的坚定捍卫者。细细品完徽章,心中只有报效祖国的一腔热情了。徽章体现出来的“城舰共建”不正好地体现出来了延安的双拥精神。作为双拥运动的发祥地,延安人民与官兵都始终践行着、前进着。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在小小的徽章里发现了延安始终践行的不变的精神。
  再往下滑动,是对于“延安”这个舰名延续的介绍。在人民海军初期,曾将缴获的一艘炮舰改名为“延安舰”,并且她还在一部电影中饰演了“致远号”军舰。并且见证了近代中国半数以上大的战争,总能够化险为夷,浴火重生。这般传奇的色彩也赋予了“延安”这个舰名非凡的意义。老延安舰退役之后,“延安”的舰名空缺了,直至2018年,舰名才有了新的延续。她是海军新质作战力量的代表。看至此,我不由想起了贺敬之《回延安》中的“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仿佛是呼应这句话一般,延安舰创造了当之无愧的“延安速度”。
  延安不仅指的是一块地域,它更是精神,它有着由这一块土地和淳朴的人民共同谱写的辉煌篇章。以“延安”作为舰名,更是承担了传承延安精神的大任。而这两艘舰艇更是不负众望,他们之间不仅仅是舰名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递与创造。延安的精神将由他们传递到我国海疆,传递到全世界。
  延安舰的官兵们,无论你们是否来自于延安,都是延安精神的继承者和传递者。你们在延安舰上为祖国的发展保驾护航。你们的贡献将永远随着舰徽,随着“延安”的舰名一直传递,一直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建一张“延安”的特色名片!
  爱,将由文字传递。延安舰,即使我们隔了祖国的大半领土,可我的心始终为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