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6日
中共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9月—11月6日)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1938年,毛泽东、朱德在六届六中全会上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7人,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领导干部30余人。这是自党的六大以来出席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推举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项英、王稼祥、王明、康生、博古、陈云、刘少奇、彭德怀12人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推举王稼祥兼任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张闻天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毛泽东宣读全会议程。
  开幕式上,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决定,以毛泽东名义致信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表达中共中央对抗战时局即将转入新阶段的意见。
  10月12日,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他在报告中号召全党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这种学习,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不是简单搬用别人的成功经验,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这是将全民族抗战以来党内政治路线之争、军事路线之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思想理论高度去分析认识的开始,从而逐步形成党的思想理论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会上,张闻天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刘少奇作关于华北工作的报告和关于党规党法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地方工作的报告》,陈云作《关于青年工作的报告》,张浩作《关于抗战中职工运动的任务》报告,项英作《关于新四军的成立与现状》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统一战线的报告,博古作关于长江局工作的报告,其他各部门和地方领导也分别作工作汇报,并展开讨论。
  10月20日,王明行期在即,他仍然坚持在大会上作了长篇发言,表示同意接受毛泽东所作政治报告和张闻天所作组织报告。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他局部修正了自己原来的观点。对于共产国际指示和季米特洛夫意见,他同样表示接受执行:“全党必须团结统一,我们党一定能够统一团结在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周围。”
  10月29日,刘少奇发言中公开批判“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观点。话题越具体,讨论越深刻。结合抗战15个月来的战争工作实际,代表们在热烈的讨论中破除了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教条主义束缚,以及对于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战略战术问题的认识分歧,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
  11月5日至6日,毛泽东作六届六中全会总结报告,王稼祥致闭幕词。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报告,表决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抗日民族自卫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路线。
  全会完全赞同毛泽东对15个月来抗战经验的总结和对当前抗战形势的科学分析。全会重申全党应把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战争。同时,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全会号召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以便领导抗日战争达到胜利。全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号召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全会强调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扩大党内民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意义。会议制定了党的干部政策;强调党的纪律的重要性;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中全会告全国同胞、全体将士和国共两党同志书》。
  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张闻天根据共产国际指示精神,主动提出自己让出总书记职位,并推举毛泽东出任党的总书记。可是,毛泽东从全局考虑和有利于工作着想,谢绝了张闻天的提议。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正确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了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它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
  (选自石和平主编的《图说延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