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岭的春天》演出现场 记者 祁小军 摄 本报讯(记者 谷嫦瑜 白雪)5月23日晚,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1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在延安大剧院与广大观众见面,以此纪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5周年,抒发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母亲”延安的炙热真情和对延安精神的崇高礼赞。
当舞台灯光亮起,一幅幅极具感染力的木刻版画在舞台上铺陈开来。随着灯影流转,我们看到了无数进步文艺青年走出故园,奔赴延安,追寻内心深处那片晴朗朗的天。他们新奇地体验“延安风景”,秧歌、民歌、腰鼓、说书、剪纸,扎实地踏上人民“厚土”。音乐家与汉子们一起“抗旱”,舞蹈家与姑娘们一起“挑水”,体会着秋收入仓后的喜悦,感悟着“人民至上”的崇高信仰。他们与人民群众一起,养成劳动观念,共享丰收喜悦,他们以笔为枪,成为坚强战士,跨过小我,最终得到艺术的永生。
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演出之一,《杨家岭的春天》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延安木刻版画作品为创意源头,挖掘蕴藏其中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表达,聚焦奔赴延安的文艺青年成长为文艺战士的心路历程,回溯红色沃土上如火如荼的文艺春天,用具有当代风格的汉族民间舞样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返延安,沉浸式感受中国文艺青年用文艺当武器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以此激励当代文艺工作者跟随革命奋斗者的步伐,继承延安文艺火种,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
两个小时的演出,一幕又一幕的动人故事,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沉淀升腾,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能够在延安欣赏这样一场精彩的演出,感受到了作为延安人深深的自豪和骄傲。
“文艺战士‘以笔为枪’为人民战斗,手握小提琴的音乐家为人民而歌,优雅的舞蹈家随风起舞,紧握刻刀的美术家在延安挥洒青春……今天的演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杨家岭的春天》,是激励我们新时代青年奋进拼搏的春天。”市民肖女士的朋友圈发出了9张演出照片,字里行间喷涌着年轻人被激荡的热情。
“今天这场演出是向‘5·23’讲话发表81周年的献礼,是我们新时代文艺青年溯源红色文艺精神、深入贯彻‘到人民中去’创作理念的生动实践。”剧中文学家的扮演者、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教师汪子涵表示,在此次创作中,他们将很多接地气的、幽默的演绎方式融入进去,希望让红色题材变得更加有意思,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杨家岭的春天》正是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抒发对延安精神的崇高礼赞。国家大剧院将继续把“出精品、攀高峰”作为使命任务,谱写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新篇章。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说,新时代中国艺术的春天大幕已经拉开,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追随革命足迹,带着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重回延安,重回杨家岭,接受延安人民的检验。
记者了解到,5月24日晚,《杨家岭的春天》将继续在延安大剧院为观众带来第二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