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4日
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延安市公安局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护航
  李洪林记者贾志敏
  文明花开红似火。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全警参与,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三抓三树”,主动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贡献力量。
  打防管控抓安全,树起社稳民安的平安形象
  社稳民安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根基,市公安局持续深化严打整治、不断夯实平安基石。
  市公安机关做强派出所主防功能,推动警力下沉基层,推进“一村一警”“一网格一辅警”,常态化组织街面巡防和布岗屯警,推行“有警处警、无警访民”主动勤务模式和“五防宣传进社区”,物建社区“义警”群防团队,城区校园一键式报警装置实现全覆盖,建成372个智慧安防小区并实现智能预警。压茬推进“云剑”“秦鹰”“雷霆”“昆仑”等严打整治,拉网式开展春季社会治安清查整顿,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发起“入户盗窃案必破县区创建”、破案比武、积案清理和办案质效提升等行动。同时全量摸排、动态管控易肇事肇祸人员等各类治安要素,严格监管寄递物流、危化运输等特种行业和民宿、网约房等新兴业态,深入排查城乡结合部、批发市场等重点部位(场所)安全隐患,集中推进“减量控大”、缓堵保畅和交通秩序整治,切实织密平安管控网。
  严格规范抓执法,树起良法善治的法治形象
  良法善治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市公安局持续在执法办案和基层治理上作文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该局开展“学用法规制度、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教育,推行“学讲研查改考”法治培训“六字诀”,编写《接处警操作手册》等7套执法实操指引,依托执法监督平台、智慧案管和智慧法制平台持续强化执法办案全流程监督,逐月评议、通报办案质量。常态化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建立“研判会商、按责移交、多元化解、闭环管理、回访督导、常态普法、应急支援、奖惩激励”等纠纷化解8项机制,推动派出所对辖区内邻里纠纷、医患、物业管理等10类常见纠纷建档造册。健全公安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交所合一”“两队一室”改革落地,提升基层警务运转效能;推行易肇事肇祸人员“四个关口”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四个一”等做法,不断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治理;推广枣园派出所“两说一联”、宝塔派出所“七联综治法”等基层首创经验,探索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机制。
  改进作风抓服务,树起便民利企的服务形象
  人民满意是精神文明的目标要求,市公安局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持续深化爱民实践。
  全市公安机关深入企业、商户、社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邀请群众代表座谈征集意见建议22条,出台20条举措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打击、侦办合同诈骗、非法经营、高利贷、欺行霸市、恶意阻工等经济类案件多起。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平台,开通400余项网上服务功能,推行“预约办、上门办、快捷办”和“一窗通办”,简化压缩258项程序用时,增设15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为群众兜底服务;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警营暖心事”“派出所里有故事”等主题宣传,今年以来累计扶危救困、助力团圆、办理实事好事570余件。扎实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关键少数坚持“五个带头”,深化“五学五兴五严五改”活动,拉列22类苗头倾向性问题和14个方面内部管理风险清单,组织评查和警风评议,推动警规警纪刚性执行,群众投诉线索同比大幅度下降,公安行业政风评议被评为最优等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