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建虎 通讯员 贾寰
今年以来,延长县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从盘活集体农用机械和集体耕地两个方面入手,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农户”的模式,鼓励村民广泛参与,让农村集体资产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
近日,记者走进延长县罗子山镇埝坡村,在党教室的空地上,旋耕机、玉米收割机、红薯起垄机等大型农用机械整齐地停放在一旁。据乡镇干部房露介绍,这些机械是村上的集体资产,通过项目扶持资金购置来的,现在已经成为村上农业生产的“明星”,出勤率非常高。
“这些农机日常使用靠合作社来运行,村民们出费用,合作社专业技术员来操作,种地很方便。”房露说。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埝坡村土地资源丰富,由于劳动力年龄偏大,种地成为村民心中的负担。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该村党支部与该镇滴水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租赁关系,将集体农用机械租赁给合作社,合作社再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建立服务关系,为农户在种地各个环节提供服务。
“由于模式推行处于起步阶段,村党支部与合作社签订租赁合同为‘一签两年’,一年1万元。”据房露介绍,这样一来,一方面农用机械有了好去处,不再闲置,另一方面也让租金充实了村集体的“钱袋子”。
自从农机投入使用后,谁种地、种地难等问题便迎刃而解,好多村民都喜欢上了机械化作业,省时又省力,目前已完成旋地1200亩,涉及20余户农户。在今年春播时期,村民王宜平就尝到了甜头,自家30亩高粱地全部由旋耕机作业完成。
“往年的话,光翻地就得几天,今年不到2个小时就搞定了。”王宜平还算了一笔账,经过旋地、播种、收割“一条龙”服务,市场1亩地费用为195元,合作社为150元,能少45元。
“合作社购买服务要比市场价便宜很多,这样算下来就能少上千块呢,到高粱成熟以后,还准备让合作社来进行收割。”王宜平说。
除了埝坡村,罗子山镇各村也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同时,还通过整合集体耕地,以承包的方式获取租金,让集体经济羽翼更为丰满。目前,全镇盘活集体耕地4000余亩,农用机械160余台,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树高千尺,根深沃土。据延长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延林介绍,全县累计盘活集体农机516台,耕地19487亩,实现村集体收入350余万元。
“就要给闲置的农机、耕地找到一个好的去处,发挥效益,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接下来,我们在现有模式基础上,精心谋划,建立农事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各村发展经济。”张延林说。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延长县盘活村集体资产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按照各村的村情实际,立足现有资源,制定各具特色的方案,逐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不断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让群众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厂房、房屋、冷库等资产进行盘活,通过强化督导、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资产全部投入使用,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添一把力。”延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福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