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定州展新姿
● 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角
● 定州古城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旅游
● 在定州博物馆,一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展品
● 高蓬镇六家村昔日的纳污坑塘变身水上公园
● 媒体现场采风
● 定州博物馆 记者干雄焱
解放区呀么嗬咳
大生产呀么嗬咳
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 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
齐动员呀么嗬咳……
走进音乐家张寒晖的故乡——河北省定州市,听到其创作的《军民大生产》旋律,更让人心动。4月19日至21日,中国报业协会先进工作者优秀案例发布会暨百家报业传媒定州行活动在定州市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上海、重庆、青海、内蒙古等28个省(市、自治区)150多家主流媒体的260余名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参加活动。记者随采风团走进“冀中粮仓”定州市,品味千年古城魅力,体悟灿烂文化底蕴,感受定州新时代“大生产”的崭新篇章。
千年古城与“四个百强”
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4300年前,尧帝在定州唐城建都,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后燕先后定都于此,是中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古就是辐射周边的经济、文化中心。
定州古迹众多,开元寺塔、文庙、南城门、贡院等引人入胜。开元寺塔高83.7米,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塔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塔”。定州文庙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
定州人杰地灵,先后涌现出战国名将廉颇,汉代音乐家李延年,唐代诗人刘禹锡、崔护,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现代人民艺术家张寒晖等人物;隋代杨坚,宋代司马光、韩琦、苏轼等曾在定州任职。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定县试验”从这里走向世界。
定州丰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财富,国家级文保单位就有9处,省级15处,定州博物馆的5万件文物中,就有1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诠释了“中山多美物”的历史记载。五大官窑之一的定瓷,“一寸缂丝一寸金”的定州缂丝,更是勤劳智慧的定州人,奉献给古丝绸之路的最昂贵、最精美的物品。
时光荏苒,韶华不负。拥有1283平方公里的河北省定州市充分发挥“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的区位优势,不仅户籍和人口超百万人,是华北五省市人口最多的县(市),更在2022年收获“四个百强”称号——分别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亦有现代产业集群的新时代城市,素有“冀中粮仓”之称的大美定州迈步走在了新时代更宽更广的发展新征程上。
“1小时都市圈”与超百亿产业集群
定州是河北省直管市,位于京津之翼、雄安之侧,面积1283平方公里。定州处于京津冀战略腹地,距北京180公里、天津200公里,距石家庄、保定70公里,距雄安100公里,距正定国际机场38公里,50分钟可进京,半小时可登机,两小时可入海,处于“京津冀一小时都市圈”。“三高三铁三国道五省道”在定州交会,直通海港和空港,是华北地区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定州市凭借便捷的交通网络、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奋勇当先的干劲,利用比邻京津前沿、高端、密集的技术资源优势,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创新主体、驱动产业升级,优化创业生态、激活创新动力,做强创新平台、助力成果转化,深入实施“京津研发、定州转化,雄安研发、定州智造”产业计划,深化“筑巢引凤、引凤还巢”行动,深度对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促进创新要素向定州聚集,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共舞。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先后培育了汽车及零部件、体育器械器材2个超百亿元和机械制造、节能环保2个超50亿元省级特色集群。
——以长安汽车为龙头,形成了160多家企业组成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400余家体育用品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10万多从业员工,70多个自主品牌,形成了智能康复健身器具产业集群。
——这里有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2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产品辐射全国200多个城市和地区,形成以绿谷农业科技园为龙头的苗木花卉产业集群。
在生物医药、资源循环利用、食品加工等九大产业的引领下,定州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定州电厂、河北旭阳、长安汽车、定州伊利等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速兴起,4个项目入选河北省氢能产业重点项目,被纳入国家第二批氢能示范城市群。
截至2022年年底,定州市共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9家,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6家,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至河北省第6位,连续三年保持第一方阵。走在定州大地上,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时代“大生产”欢歌分外强劲。
“这么近”与“那么美”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奋进新征程,文化旅游兴业成为推动河北发展新的“硬核力量”。千年古城、人文定州,在现代文明映照下,正处处展现着别样风姿。
四月的中山古都,处处春潮涌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漫步在城市街头,满眼皆是枝繁叶茂的花卉绿植,“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景象随处可见。
厚植生态底色,绘就绿色画卷。定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蓝天映城、清水绕城、降碳护城、增绿靓城,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护绿,全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让定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一带两轴双翼四区”城市空间布局加速形成,城市品质形象大幅提升,魅力文化古城、北部生态新城、东部科技新区、西部产业高地“四大板块”融合发展,城市建成区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0万,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
定州坚定不移推进文化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古城文化游、生态观光游、红色教育游于一体的京南旅游目的地。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促进文化与城建、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城市人文内涵,全面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真正让文化成为推动定州发展的“硬核”力量,全方位展现了定州历史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如今的定州,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一幅幅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正在定州的广袤大地舒展,千年古城绽放新时代亮丽光彩! (本版照片由杨光伟 白永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