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30日
发挥好弘扬延安精神的优势
延研会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延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她象征着团结和力量,凝聚着理想和信念,孕育了智慧和真理,纯洁了队伍和思想,为新中国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东渡黄河转战华北,党中央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领导中国革命,前后历经十三个春秋,史称“延安十三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党中央在这里十三个春秋,以延安为中心领导全国革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准备了最充分的条件。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党的成熟理论毛泽东思想;培养了抗战建国所需要的治党治军治国的干部人才;锻造了我们的党魂军魂民族魂的延安精神。十三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十三年可歌可泣的恢弘篇章,孕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鼓舞中国人民英勇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的足迹遍布全市,留下了光辉的遗迹,全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形成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是我们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的丰富宝藏,也是我们弘扬延安精神的独特优势。
  宝塔区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宝塔山是延安精神的标识。区域内有革命旧址168处。毛泽东同志盛赞的“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是形成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
  吴起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迈出的第一步。“切尾巴”战斗宣告了国民党对红军围追堵截的失败。胜利山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次战斗胜利,更见证了红军长征胜利大幕的拉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大本营,开启了新纪元。
  志丹县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里。是继江西瑞金、陕北瓦窑堡之后的红色首都,是刘志丹等革命先辈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起始点。党中央、毛主席在志丹战斗生活了6个月零7天,先后召开了21次政治局或政治局扩大会议,完善了党内领导制度,实现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工作策略的转变,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开办了抗日红军大学,培养了一批中高级指挥员。
  安塞区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延安时期,有20多个中央直属机关设在安塞,是党中央重要的后方基地。毛主席曾在王家湾居住过58天,指挥了青化砭、蟠龙、羊马河三大战役。安塞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张思德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子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烈士的故乡,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领导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瓦窑堡以革命红都著称于世,党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7个月零14天,制定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在这里,党中央率领红军渡过黄河开始东征,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中央红军由长征到达陕北时的7300多人发展到3万余人。
  延川县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中心县份之一。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谢子长创建的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组建红十五军团。永坪会师为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提供了重要保障,壮大了革命力量。更为之后的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奠定了基础。1936年5月14日,毛泽东在太相寺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部署西征。毛泽东指出,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集了资金。随后,党中央又在太相寺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延长县是“埋头苦干”精神的诞生地,红军东征的战略部署地。1936年1月31日,毛泽东在延长县城主持召开了中央军委会议,对红军东征具体安排部署,在山西境内转战78天,红军东征播撒了革命火种,宣传了抗日主张,扩大新兵8000余人,壮大了红军队伍,并为后来八路军出师华北、开赴抗日前线奠定了基础。延长军工石油厂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功臣油矿”。厂长陈振夏两次获得陕甘宁边区“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称号,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亲笔为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
  甘泉县是陕甘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旧址。甘泉曾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十五军团在劳山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5年11月2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甘泉,在下寺湾解决了陕北错误肃反问题;1935年11月5日在象鼻子湾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庄严宣告“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甘泉境内的劳山战役遗址、毛泽东旧居、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铭刻着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甘泉县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富县是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奠基礼的地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1月发生的直罗镇战役,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奠基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富县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肩负着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神圣使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富县战斗或工作过,富县的山山水水都印记着他们的革命足迹。
  洛川县是党中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的决策地。冯家村是洛川会议的召开地,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黄陵县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基地。小石崖革命苏区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历经艰难曲折创建的陕甘边南区革命中心。是连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前期中心照金、后期中心南梁的腹地,是陕甘边红军训练、休整、补给的最主要基地。位于店头镇的八路军中宜洛店头办事处,曾经是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1937年3月至1942年春,办事处在这里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同时针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宜川县是我党实行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后方基地。壶口瀑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无前的象征,也是《黄河大合唱》歌词的诞生地。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体现了国共两党共赴国难、抵抗外侮的历史。卓家庄八路军办事处为党的团结抗日和巩固统一战线作出了卓越贡献。圪背岭宜瓦战役彭德怀指挥所旧址,是宜瓦战役的指挥中心。宜瓦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有生力量,改变了西北战场的作战形势。
  黄龙县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扭转形势的转折地,是刘志丹创建的红二十六军的发源地之一。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著名的西北大捷宜瓦战役在这里打响,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深厚的红色文化。1948年6月下旬至1948年8月10日,西北野战军出击西府后回师黄龙等地休整,彭德怀司令员在此居住两个多月,部署指挥了壶梯山战役。1946年8月,中共黄龙工委领导了将军庙起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以上罗列的仅仅是延安丰富的红色资源的极少一部分,但它从不同侧面、不同时期反映了延安的革命历史,弥足珍贵,令人景仰。也是我们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整理利用宣传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推动延安精神研究工作多出成果、出新成果、出高质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