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30日
如何“正畸”守护美丽微笑?
记者 宋伟 刘晶
  现代人对外貌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排列不整齐的牙齿和异常的面型会大大降低颜值。通过口腔正畸治疗,可以获得整齐的牙齿,良好的咬合、协调美观的面容,提高咀嚼效率、改善吞咽、呼吸和发音功能等,这些不但有利于口腔和面部的功能和美观,还有益于全身的健康。
  那么,最佳矫正年龄是几岁,矫正会引起牙齿松动疼痛吗,矫正牙齿是否需要拔牙,矫正牙齿的一般流程及时间是怎样的?为此,我们就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正畸问题采访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院(延安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樊星。
  最佳矫正年龄是几岁?
  樊星说,大家一般认为12岁左右牙体替换完成才能开始矫正,但对于大多数需要矫正的错颌畸形来说,最佳矫治年龄就是这样的。
  如果在乳牙期或替牙期,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颌骨不调或影响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如前牙反合(俗称地包天),下颌后缩等,那就需要早期矫治,及早去除病因并促进颌骨正常发育,以免畸形进一步加重,造成以后恒牙期正畸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增加,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3岁半至5岁是治疗乳前牙反合的最佳时机,前牙反合的早期干预,可促进上颌骨的正常发育、抑制下颌骨的过度发育,进而避免更严重的骨性错合发生。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一般10岁之前完成80%左右,所以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需要前方牵引治疗的患者,最好是在10岁之前进行。对于下颌后缩的患者,可利用患者的生长发育潜力进行功能矫形治疗,促进下颌骨发育,也可降低日后正畸治疗的难度。此外,个别牙齿反合、恒牙替换异常、不良口腔习惯等也需要尽早纠正,为颌骨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樊星建议儿童从2岁半开始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口腔正畸专科检查,及时早期干预可减少错颌畸形的发生及严重程度,降低未来恒牙期正畸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另外,理论上讲,牙齿矫正没有年龄限制,成年人虽然颌骨已经发育停止,牙齿矫正的难度、风险和时间均较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增加,但是只要牙周及颞下颌关节等基础条件良好,也可以进行正畸治疗。
  矫正会引起牙齿松动疼痛吗?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及周围组织均受到矫治力的作用,会引发牙槽骨、牙周膜、牙龈等软硬组织改建,从而使牙齿移动到新的位置。这是一个力量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会感受到牙齿的酸软,疼痛,咀嚼无力等,一般1周左右,症状会减轻并消失,不同个体的感受程度会有所不同。
  樊星说,正畸治疗中感觉到牙齿松动,其实是因为牙齿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时,牙槽骨的改建还没有完成,这个时候,牙齿出现轻度松动是正常的,矫治结束后都会稳定下来。如果松动明显,那就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常见的引起牙齿松动的原因是各类牙周问题,因此对于有牙周问题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需要先进行完善的牙周治疗,待牙周情况处于稳定期后,才能开始正畸治疗。当然,正畸过程中也要持续关注牙周健康,避免继发的牙周问题对正畸治疗产生影响。
  矫正牙齿是否需要拔牙?
  樊星说,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需要拔牙矫正,拔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什么情况需要拔牙矫正呢?牙齿的周围是牙槽骨,俗称牙床,牙齿需要整齐地站立在牙床中才能高效行使功能,当牙床过小不足以容纳所有牙齿时,牙齿只能错位、倾斜地挤在牙床边缘,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需要通过拔牙腾出空间才能排齐牙列,使牙齿重新回到牙床中央。
  另一种情况,牙齿整齐但前突也需要拔牙矫正,这是因为前突的牙齿引起嘴突,为了改善侧貌,医生要通过拔牙获得空间来后移前突的牙齿,建立协调的侧面轮廓。虽然现在有很多获取间隙的方法,如推磨牙向后、扩弓、邻面去釉等,然而仍有约40%的患者需要拔牙矫正。矫正中拔牙间隙会逐渐关闭,不会影响咀嚼功能和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牙齿矫正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牙齿矫正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每一个正畸医生都需要经过多年的正规培训,才能开展专业的正畸治疗。因此,樊星提醒广大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及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治疗,才能获得美丽健康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