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6日
我们这样上好“大思政课”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中国工农红军延安红二十六军红军小学)校长 王红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延安红二十六军红军小学成长于延安这片热土,立足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延安精神的教育内涵,努力在文化浸润、环境育人、家校协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做到融合,真正实现“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一体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守好“大思政课”这块田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教育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也是我校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学校确立“以爱立人、爱育初心”的办学理念,打造“一面旗帜、一颗红心、一身正气、一路引领、一生奋献、一项使命”的“六个一”党建品牌,着眼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革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五旗教育”,了解“旗帜”的意义。建队日组织隆重的“传旗仪式”,邀请老红军讲述红旗的故事和家长志愿者参与,让童心向党,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建“晨阳书屋”,90岁高龄的全国道德模范陈荣超、杨玉仙两位老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少年立志,听党话,跟党走;邀请书法名家、棋类、轮滑、健美操世界冠军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奋斗感想,让同学们和冠军、榜样零距离、面对面;组织师生走进梁家河、南泥湾、西北局、学习书院等革命旧址进行红色之旅,开展延安精神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用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
  二、抓住课程融合的“牛鼻子”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新时代的小学生未尝饥寒、衣食优渥,对炮火纷飞、舍生忘死无法感同身受,需要不断锤炼意志和品质,才能懂得奋斗的意义。学校结合地方实际,基于学生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着重文化育人,优化育人的环境,倾力打造红色多维度教育生态社区。
  学校以“一体两翼,四方四纵”为魂,“一轴两园,三馆三墙”为骨,赋予建筑物精神内涵,让校园成为一本活教材。“红色长廊”记录着党的一大到二十大的发展历程,抬头可见,悬挂的巨幅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让学生时刻铭记自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玻璃幕墙上的红色歌曲和经典诗词让延安精神走进生活;“飞夺泸定桥”“重走长征路”“红色小传人”“延安十三年”等红色故事,与学生喜爱的跑城、迷宫等体育游戏相结合,玩耍中了解延安,体验中浸润心灵。
  “跨学科学习”让思政课的影子出现在“百年百事”版画展、“说唱塑画写 童心颂百年”系列活动中的油画、国画、书法、剪纸、浮雕、掐丝珐琅等美术作品中;项目合作让“中国车、中国路、中国船、中国星、世界塔”创意模型彰显大国风采;主题实践“衣、食、住、行”废物利用创意手工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整本书阅读”让“红色家书”穿越百年真情告白;用英语讲好延安故事,让延安精神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学校倾力打造的艺术作品展示馆、教育文化展示馆、生命安全体验馆、劳动实践体验馆、红色革命体验馆,营造博物馆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里接受革命历史的洗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与延安的各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进行合作,馆校联动,充实展品、培养小讲解员、邀请讲解员来为孩子们讲思政课,让奋斗连接生活,让创新连通未来,进一步发挥出延安精神的育人价值。
   三、实现层层递进的课程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学校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适应教育发展规律,本着“一切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开发“大思政课”系列课程,做好“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启蒙学生道德情感
  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学校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文化为主线,让农耕文化、桑蚕文化、苹果文化、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到“春之萌生科技节、夏之绽放艺术节、秋之收获教学节、冬之蕴藏戏剧节”四大节日文化体系中,打造“四季四节、两会两展、两长征、三实践、四体验”等德育品牌活动。
  学校开发了“红色精神我传承”“红色旗帜我接力”“红色历史我知晓”“红色榜样我学习”“红色经典我传唱”“红色美育我践行”“红色遗迹我探寻”“红色文化我体验”“红色延安我自豪”“红小战士我荣耀”十大幼小衔接启爱课程和“红色记忆”小初衔接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育爱晨会、岗位竞聘、班级实践、班队生活、劳动体验、特色社团、平行选修、主题研究为载体,确立了“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走好中国路”的思政课程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育人途径,启迪智慧,塑造性格,陶冶情操,放飞梦想,点亮航向。
  (二)建立思政课程基地,赋予学生内生动力
  学校与延安各个革命旧址、纪念地进行合作,借助“红色小长征——徒步越野”,让每一个学生在小学6年内走遍延安的每一个革命旧址和纪念地,体验长征艰辛,重温先辈事迹;学校与科技馆、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借助“绿色小长征——植树踏青”活动,践行绿色生活,倡导低碳出行;学校与社区、学校共建,让学生学会大胆开口,礼貌助人,文明乘车,环保生活。学生走进八一敬老院和孤儿院送爱心、走进乡村小学慰问贫困生、走进梁家河等教育基地学习……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拓宽了德育视野,让思政课堂取材更广、范围更大,回答好学生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等现实大问题,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思想孕育实践,实践才出真知。延安红二十六军红军小学坚守教育初心,坚持初心教育,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中,融入到育人环境中,融入到课程建设中,融入到主体成长中,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重要指示,成为一所既承载着延安教育希望,更孕育着“红小”梦想的红色摇篮,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人生的底色,培养出一批批忠于理想、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造的延安精神传承者,让延安精神能够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