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2日
“农”墨重彩绘新景
——吴起县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洛河食用菌产业园区概貌

    ●吴起街道杨青村草莓种植基地

    水面生态鱼养殖    ● 边墙渠大    基地

  记者 王锋 通讯员 康彦创 徐志全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在吴起县,山地果园枝繁叶茂,设施大棚瓜菜飘香,场户牛羊膘肥体壮,库坝鱼蟹长势良好,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年以来,吴起县全面唱响“实干兴县”主旋律,按照“果畜有机循环、菜粮高效提质、林水产品补充、特色种养订单”的工作思路,围绕“3+3+X”(即山地苹果、畜禽养殖、设施蔬菜+林产水产、小杂粮+香菇、香瓜等)产业布局,突出普惠致富“拳头产业”、到户产业的扶持,主攻山地苹果首位产业,优化提升种植业、养殖业、棚栽业“三大主导产业”,做精水产林产“两项生态产业”,全面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全年列支1.78亿元,通过“五提”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全县发展山地苹果12万亩,发展日光温室2843座、拱棚3034座,现有规模养殖场314座,种植标准化露地菜胡萝卜1万亩,南瓜2万亩、香菇450万棒。常年种植粮食作物30万亩,其中,玉米7万亩,马铃薯8万亩,特色杂粮15万亩。现有库坝352座,大水面水产养殖8000亩,池塘养殖800亩,网箱养殖300亩,沙棘、山桃、山杏等特色林果面积90万亩。
  果畜产业提速
  眼下,正是果树夏季管护的最佳时期,在长官庙镇李沟村山地苹果示范园,果农们有的拉枝,有的环切,有的除草,呈现出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长官庙镇是吴起县山地苹果产业的先行镇,该镇坚持把山地苹果作为强镇富民的首位产业。“今年我镇高标准管护果园1.4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园29个,目前挂果园面积达到7500亩,预计苹果套袋1800万个左右。同时,还配套建起了大规模的肉牛、湖羊、生猪养殖场10多个,推动‘果畜农’多业态融合发展。”该镇镇长武建华说。
  同样,庙沟镇始终遵循种养结合、果畜配套、绿色有机、循环农业的战略路径,启动建设分散式半温棚规模肉牛养殖圈舍52座,50头牛场6座,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场繁户育代养回购发展模式,建立了稳定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2023年,全县果畜产业坚持“以畜促果、以果养畜、果畜循环”的思路,不断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完成了12万亩果园精细化修剪、病虫防控,投入熏烟坑2.4万个,防冻桶1.37万个,烟雾弥雾机0.03万个,熏烟物资6.5万吨,开展了果园防冻工作。完成了3000亩低洼地带果园高接换优,完成1600亩果园苗木补植和整合,新建防雹网1500亩,完成果园水肥一体化600亩,完成物理保护楸子古树800棵,野生楸子林3000亩,初步形成《吴起楸子原生境保护与高效利用的规划方案》。畜牧产业按照“龙头带动,大户强村,规模养殖,融合发展”的思路,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开工建设千只湖羊场10个,肉牛养殖场10个,千头猪场5个,新种植优质牧草5200亩。生物颗粒加工厂完成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设计、选址、地基平整等前期工作。引进3万头和牛产业链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已签约项目框架协议,目前正在洽谈具体合同。
  下一步,吴起县持续把苹果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启动果园管护三年行动,突出提质、改优、管护“三个重点”,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龙头带动、大户强村、规模养殖、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能人带、联户养、广覆盖”的要求,强抓延链、补链、强链工作,着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棚栽产业提档
  记者从县城出发沿着洛河方向驱车不到15分钟便来到白豹镇洛河食用菌产业园区,放眼远眺,100余座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在四周青山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据悉,6月初,该产业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延安大学生命科学系的30余名在校大学生,在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在园区开展研学活动。
  “园区总共分三期先后建成了出菇棚、养菌棚、有机肥厂,初步形成了香菇种植、销售产业链。目前园区的产值预计可达1亿元。”在园区负责人徐国伟的带领下,同学们陆续参观了养菌棚、出菇棚、制棒车间、展厅等区域,对香菇产业的全过程生产有了全面了解。
  据了解,该产业园区占地103亩,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将全镇王湾村、土佛寺村、楼坊坪村、白豹村等12个村集体经济一并纳入园区参与入股分红。
  今年以来,白豹镇坚持企社联动,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香菇100万棒,发展“庭院香菇”50万棒。目前,园区年产鲜香菇70万公斤、干香菇6000公斤,生产香菇干50吨、香菇酱100万瓶,吸纳劳动力就业3000人次。3月中旬为全镇5个村集体、64户脱贫户获得了41.96万元资金奖励,实现了“园区带动、集体分红”的双赢目标。
  除了白豹镇之外,吴仓堡镇、五谷城镇、铁边城镇也相继建成了香菇种植基地,香菇种植是吴起县发展棚栽产业的缩影。
  2023年,吴起县列支1060万元,按照“扩规模、调结构、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重点从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全面巩固提升现有日光温室、拱棚,引导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种植效益,突出抓好“香菇、香瓜”两香产业,推动棚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县120亩日光温室正在建设,建成拱棚207亩,277亩老旧设施提升正在实施,完成打瓜地膜标准化种植4000亩,高山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5800亩,食用菌投产300万棒,周长现代农业园区债券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到年底,全县设施农业面积预计能达到5000亩,瓜菜产量可达到11万吨,总产值预计能达到4.5亿元。
  特色产业提质
  6月6日、8日,吴起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分别举办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和免费鱼种发放活动,为全县池塘、网箱、大水面及有养殖意愿的养殖户发放草鱼、鲤鱼、花鲢、鲈鱼、鮰鱼等适生大规格鱼种2.8万斤,100余户养殖户受益。
  近年来,吴起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多次免费投放下发鱼苗和大规格鱼种,创建了一批网箱养殖、池塘精养、大水面生态养殖和设施养殖示范点,并适时开展了送技术、送渔具的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渔业养殖参与农户达1100余户,养殖品种除了“四大家鱼”,还引进鸭嘴鲟、鲈鱼、辽蟹、翘嘴、黑鱼等高价值新品鱼种,全县特色渔业发展局面一片向好。
  在特色产业发展中,除了水产养殖产业,更值得一提的是周湾镇、长城镇、五谷城镇的特色种植产业。
  今年以来,周湾镇立足丰富的涧地资源优势,优化提升玉米、高山冷凉菜、小杂粮3个万亩示范带,打造3000亩供港蔬菜基地、千亩胡萝卜生产基地和千亩打瓜生产基地。
  长城镇通过合作社带动、大户示范、企社联姻、订单销售,发展胡萝卜4000亩,探索出“胡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早熟萝卜”两茬轮种模式,种植南瓜1200亩、辣椒300亩、小杂粮1500亩。探索建设稻渔示范点1个,投放蟹苗6万尾,大坝出鱼10万斤。
  今年以来,吴起县按照“优布局、建体系、创品牌、增效益”的总体思路,重点从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上下功夫,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特色产品,全方位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的路子。
  截至5月底,全县已完成粮食作物种植25.8万亩。完成大豆种植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油料种植3.3万亩,玉米增密度种植3万亩,发展小杂粮种植15万亩。推广稻蟹综合种养600亩,推广加州鲈鱼苗种10万尾,调购大规格花鲢苗种1万斤,推动大水面生态养殖3000亩;引进合阳南美白对虾养殖,指导网箱和池塘恢复生产300亩。
  经营主体提量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吴仓堡镇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积极引导吴仓堡籍在外人才“情回归、人回归、业回归”,为推进全镇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今年该镇引进落地农业企业1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88个,注册登记“吴味·有味”“洛河水”“华山城”“华玺”“宏润”等一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涌现出丈方台、韩沟门等农业产值近亿元村2个。
  今年以来,吴起县按照“抓村干部示范、发展头雁经济,抓能人返乡、发展归雁经济,抓本地大户、发展家雁经济”这一思路,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产业大户为重点,全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全县开展了第17批家庭农场认定,新认定家庭农场204个,全县培育种植类、养殖类、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890个;继续对缺乏资金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支持,贷款在30万元以内的财政全额贴息,累计发放贴息贷款2013.9万元,受益经营主体128个。到年底,全县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预计可达到2300个。
  集体经济提效
  今年以来,铁边城镇依托“一城引领、两翼发力”战略布局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定位,建成以东川、西川两条公路延伸的多产结合示范轴,培育日光温室大棚、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等现代高效农业。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持续巩固壮大“四轮驱动”模式,结合村情实际,探索跨村整合资源资产、多村抱团发展的模式,精心管护集体果园,扩规增能光伏项目,科学经营劳务公司,全面盘活资源资产,投资40万元,发展股份合营、农机服务项目,确保1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12万元。
  此外,五谷城镇按照“杂粮主导、果畜互促、特色补充”的思路,努力将“五谷”元素注入杂粮品牌培育,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线上线下销售,以“政府牵线、项目支撑、多村联动、互利共赢”为抓手,采取订单种植、入股合营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香菇种植基地1处、拱棚种植基地1处,同时打造4个千头标准化生猪育肥基地。
  据悉,2023年全县列支1000万元,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3+3+X”产业体系和“1125+N”(即每村发展1个千头猪场、1个示范果园、1个20万元光伏基金和1个50万元互助资金协会,各村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发展其他村集体经济项目)模式创办示范实体,探索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联动发展等多种模式,促进联农带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经营实力和带动能力。
  目前,累计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89个。到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可达到2000万元以上,新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实现70%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规模逐步扩大,管理质量明显提升,机制体制健全完善,效益显著提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吴起街道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包片领导牵头抓总、村党支部组织实施、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三级工作责任体系抓环境治理。重点整治川道“四乱”、村庄“四堆”、垃圾“四溢”,并落实庭院“四包”责任。全面推行“清理常态化、管理网格化、整治彻底化,机制长效化,建设有序化”长效工作机制,有序推动形成环境整治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逐步实现“一域美”向“全域靓”转变。累计清理各类垃圾300余吨,配备村级保洁员83名,开展文明评选2次,城乡环境极大改善。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从区位上看,吴起县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北部涧地区域高效特色现代农业,白于山区山地苹果、畜牧养殖为主的循环农业,洛河沿线棚栽瓜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农业综合实力日益壮大。2022年末,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14元。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县农业产业爬坡过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
  下一步,吴起县农业农村工作将坚持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线,按照“铸党建魂、走生态路、念特色经、打文旅牌、兴文明风”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