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版画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尤其是延安红色文化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自诞生之日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并在火热的斗争、生产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进入新时代,延安版画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发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6月25日,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启用,受到了美术界的关注,一批知名专家学者、版画传承人汇聚延安,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回顾它的光辉历程,并表示要赓续延安木刻版画传统,推进版画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让艺术更好地关注现实、深入生活、反哺社会、服务人民。本报今天刊登部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
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盛装”启用,不仅为全国艺术家创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更为延安开启了新的艺术之窗,让艺术之光照耀更多的文艺工作者、爱好者,让延安城市发展拥有更加开阔的文化气度,让我们通过版画来感知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温度,让每一幅版画背后的故事在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绽放,真实地向世人展现中国革命文艺波澜壮阔的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
在新的时代,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延安文艺精神发源地教育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整理继承延安革命文艺、木刻版画艺术传统,把现场教学放在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光智
延安是中国革命美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延续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精神,诞生了充满人民性和战斗性的延安木刻艺术,是中国现代美术史发展中的辉煌篇章。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建立对艺术家采风创作、艺术培训交流、文艺志愿服务、艺术展览展示、文创产品研发都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当代版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以延安版画艺术中心为切入点,让青年在窑洞中感悟革命文艺、激发创作灵感,让版画文化根植于青年人的爱国情怀之中,让木刻作品富有灵魂,让文化自信自强在版画艺术中绽放新光芒。同时,我们将确定出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推进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相关活动,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中国的美术品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
青年如同清晨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被赋予了新的责任与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给他们提供更多条件和机会,有益于国家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建立,不仅赓续了延安木刻版画传统,推进了版画艺术进一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有助于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今后,希望高校和地方的合作更加紧密,不仅在版画领域,也希望在油画、雕塑等方面可以全方位交流,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体会生活、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走到人民中去,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敏杰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文艺思想的发源地。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成立是一件盛事,探索建立了文艺工作者常态化“深扎”机制,打通了艺术家“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版画的一个新的起点,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实践性、多元性,希望来这里创作的文艺工作者都能真正实现“生活体验待得住、生产创作留得下、作品影响传得开”。同时,中国美术学院在版画艺术创作的几十年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愿意与大家共同交流,期待在延安也能创造更多的成果。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孔亮
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正青春。版画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新时代年轻的学生们对版画的热情和版画的期待也是非常高的。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启用将探寻本土原创与文化造血之路,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应该如何跟高校合作共建,需要我们一起沟通对话,去梳理对接的方式、合作的模式。高校作为一个产学研一体的单位,更多的实践才能促进高校的发展。我们将积极参加到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基地的建设上,中央美术学院将会尽全力助力版画事业的发展。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熊永平
延安版画既参与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进程,也参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不仅是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也是讲述党史的重要载体,更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进入新时代,延安版画对推进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发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采取一种共建的合作方式来实现艺术价值,让更多的学生和青年教师来延安鲁艺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洗礼,努力创作出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的木刻版画,让观者的情感与之激荡和共鸣,共同感受时代之变、中国之进和人民之呼。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常委曹丹
1942年5月,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毛泽东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文艺工作者不能脱离群众,不能关门提高,这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启用,更有利于传承延安革命木刻艺术的传统,展示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探索文艺工作常态化的“深扎”机制,激励全国各大专业高校加强版画艺术的共建合作,让更多学生了解延安精神,传承发扬木刻版画艺术,通过艺术赋能助力延安革命老区的文化建设、文旅事业发展,让版画艺术中心建设持久下去。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杰
我们以前理解的艺术是上层建筑,回望延安时期,在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延安版画却朝气蓬勃、激情燃烧、充满生机,产生了非常多的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这在此次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展出的作品中可以深刻感受到。
这种精神对正在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同样具有引领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延安文艺方面的几个特征。一是本土的民间作品,陕北百姓参与的艺术构成了一种艺术的人物性;二是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到了陕北,革命思想构成了艺术的革命性;三是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文艺青年汇集到延安,构成了艺术的多样性、学术性;四是部分国外的记者、作家带来世界的思想,使其具有国际性、开放性。
新时代的美术,应该坚持人民性、多元性、开放性、国际化,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有生命力。四川美院作为艺术院校,希望能更多汲取延安文艺的力量,把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作为学生理论课的学习基地,共同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同时把这里作为学生作品展示的窗口、学术交流的平台,让延安文艺持续产生生机和活力。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
延安时期,古元、彦涵等众多版画家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用带着温度的刻刀,以呕心沥血之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为中国版画史、中国现代美术史写下了不朽篇章。
上海美术学院传承了1912年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海派美术精神。海派美术教育历经150余年历史,形成了兼融中西、蓄积南北、广纳八方的历史文脉,其独特风貌和品格,既缘于上海特有的国际都市地位和文化生态,也与上海较早受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熏染、海上文化观念意识超前有关。
延安、上海同为红色文艺热土。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启用,为全国艺术家创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上海美术学院将积极传承鲁艺薪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机会让上海美术学院更多的师生来到延安,追寻中国美术红色基因,见证延安版画璀璨辉煌。同时,我们将秉承海派美术精神,发挥上海“大码头”的优势,进一步建强上海美术学院,特别是版画系,强化国内国际交流,让中国版画走得更高更远。
鲁艺校友会代表、古元之女古安村
延安的版画为何至今依然璀璨,依然令人激动,是因为它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延安时期延安的木刻刀是自己动手做的,延安印刷版画的纸张是359旅自己生产的马兰纸,延安画素描的炭条是他们用树枝裹上黄泥,烧制后自己制作的,在当时物质如此匮乏的年代,依然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
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启用,为各院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版画和提升版画艺术创作水平。如今,版画发展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当代年轻人的手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传承父辈的文艺精神,讲好版画的故事,版画艺术将会发展得更精彩。
鲁艺校友会代表、江丰之子江文
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启用给各美院高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版画工作者发挥创造力和创新性,注重学术性、艺术性、思想性,以新时代、新生活为根本,以版画的时代现场为学术主题,秉承时代精神和专业探索的宗旨,推动版画创作的发展与版画研究的深化。
作为鲁艺的后代,我一直跟延安鲁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就像家人一样。今后,我也会全力以赴支持延安版画艺术中心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继续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鲁艺精神,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更好地“担负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更多文艺力量。(记者 方大燕 刘小艳 刘彦 整理)